共和县图书馆好书推荐那永存的,皆由诗人

白癜风异地就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88932231684834&wfr=spider&for=pc

诗词歌赋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中有瑰宝无数。生活在一个有着千年诗词传承的国度的我们,从小就在诗词的氛围中成长,从古老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别具一格的现代诗,我们对诗词有一种天生的热爱。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诗不是去找一个掩体,让自己逃离现实,而是鼓励自己去想象、去感受生活,去把人生路途吟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

本周的每日新书,我们精选了几本高评分的词作诗集与诗人传记,在书里,他们用或优雅或灵巧或奔放的笔触,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付诸纸笔,却又不直接说穿,为我们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翻开书页,且让我们慢慢地去读去想,相信你一定会越读越想越喜欢。

MEIRIXINSHU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世世代代,无数英雄志士、文人墨客都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从这本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发,品味诗词之美,读书,读诗,读生活,读天下。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本书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有市井民歌,有文人雅作,也有祭祀诗赋。在远去的历史河流中,这些无邪的句子无声散落,正等待着我们去邂逅、拾起,通过想象和思考,焕发它们温润的诗意。

MEIRIXINSHU

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让千年后的人们还屡屡忘情地追忆和为她流泪叹息?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让千年后的人们还屡屡懊恼不已,“恨不于此人同时”?

大雪的日子里,让我们轻轻拂开历史的积雪,去读去感受一位千年前以才貌双全闻名当世的奇女子——李清照,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以她的本色真纯、以她的执著顽强,以她的铮铮风骨,也以她“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和生逢乱世的风雨坎坷,感动着我们,感动着时间,感动着历史……

MEIRIXINSHU

竹杖芒鞋,吟啸徐行,东坡居士以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的造诣,和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的学问,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就让我们从文学和思想的角度,去了解这位一生三起三落、自然与雄放兼收并蓄的文化巨人。

这本书着重追踪了苏轼丰富的精神景观,并对他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也进行了探索和讨论,对于宋代乃至整部中国文化史,对于陶铸我们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苏轼其人其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MEIRIXINSHU

词话出于人间,存于人间,由人而感,由人而抒。诗词是诗人感想的文字整合,字里行间都是人生感悟,对词话的品味,也就是对人生的感想。今天,就让我们读一读大名鼎鼎的《人间词话》,读一读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这本书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读这本书,在品读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也能读出词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个性。

MEIRIXINSHU

“即或一朵花也是美的,

因为它开在阳光下。

目光常在生活中发现一些事物,

它们或许,

还有待于命名,比花儿更美。”

“我不知道,

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

但诗人就像,

你说,

酒神的神圣的祭司,

在神圣的夜里走遍故土他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德国古典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的精神世界,与他一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同样值得一提的事本书的译者林克,他多年来致力于译荷尔德林,译诗于他完全是一种很私密化的“精神的操练”,这种爱好源自内在的爱和需要,源自“恨不同时”的追慕,源自他与“他的荷尔德林”某种神圣的“契约”。因此,这本译作并不是一种职业性的“成果”,而是译者对他所热爱的不幸的天才诗人的“一份祭礼”。

MEIRIXINSHU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这是最早的汉语诗人的原初精神感觉,它如同远古的漫夜,深邃得就像“纯粹的蓝色”。面对这种如蓝色灵光的远古精神感觉,现代诗人时常若有所失,难免会寻问属于自己的、亦是属于现代的问题。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27岁的现代德语大诗人特拉克尔在战争前线去世。他跟策兰不一样,更癫狂和浪漫,他就像一个分裂体,气质是古典的,意象却是扭曲恣意的。今天的这本书,就是他的代表作诗集,也是他探索现代问题答案的记录。

MEIRIXINSHU

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个十七岁的少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于是开始了一场“逆文学”的实验,剑走偏锋地创作了这本“奇书”——或者说,“伪”书。这本诗集,由“大名鼎鼎”的古戈尔·权斯莱特用机器塑造了骨架,又由几个脑洞大开的少年赋予了灵魂,最后,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题写上书名,付梓刊行。或许你曾惊叹过AI写诗的工整和灵气稍欠,也对种种新奇文学有所涉猎,但这本书的创作方式,一定会让你耳目一新。

书的几位真人作者都是00后,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开放式持续创作平台的创新试水,延伸成为了三个故事,至于这种创新方式究竟如何,其中对故事又是怎样,卖个关子,留待你翻开书自己探索啦。

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mj/1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