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雷泽,因《史记》中记载: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于成纪。因此成为中华人文始祖发源地。雷泽在哪?历来众说纷纭,难成定论。百度、辞海等一些资料都显示在山东菏泽。
立身国学网本着溯源归本、弘扬上古文化的情怀,成立《人文化来》摄制组,在查阅大量的古籍、走访众多权威的人文历史学家,反复在山东菏泽、甘肃庄浪等地实地考证后,最终得出结论:雷泽就是朝那湫,就在甘肃庄浪。
10月4日至10月8日,《人文化来》摄制组赶赴庄浪关山天池朝那湫古成纪地参礼雷泽圣地。在四天三夜的高寒工作中,首次用镜头如实记录下“关山云海”,“古成纪日出”,“朝那湫?古雷泽”,“华胥古国”,“雷泽?生伏羲处”等数百幅关乎古成纪区域山川气脉的珍贵图片与视频,进一步为关山天池朝那湫实为古成纪雷泽之地做了精彩的视觉诠释。
庄浪系古成纪之地。据《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纪县。”唐代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亦云:“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帝王世纪》云:“伏羲生于成纪,汉置县。”《秦安志》云:“自疱牺开辟已为成纪地。虽历经千年,但庄浪古成纪之地古风、古韵依然。
以境内及周边文脉区域范围看,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关山天池朝那湫位于庄浪县西南,与云崖寺相邻,东与华亭县接壤,北与泾源县相连。其中关山天池朝那湫距崆峒山直线距离不足公里,现有交通年古文明——大地湾遗址、女娲祠也仅60余公里,距天水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的地方——卦台山也不过公里。
以地形地貌看,庄浪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群山起伏,地势东高西低,六盘山耸峙于东,余脉分六支回环盘互,贯穿全境,河谷、丘陵、高山相间。其中,处郑河乡上寨村东北湫头山(为六盘山山脉)之巅的关山天池朝那湫,海拔米,系渭河发源地之一。因湫处于“朝那”古地,故名“朝那湫”,当地人亦称为“前湫”、“后湫”。
朝那湫是华夏文明起源的诞生地,有华胥生伏羲和女娲的传说。长期研究关陇民俗文化的甘肃省民俗学会?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王知三先生曾专题发文呼吁:“朝那湫,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肇启之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朝那湫是朝觐人祖的生地,是寻觅古文明之源的圣地。”
但王知三先生的观点并未得到国内学界的积极响应。原因简单,主要是伏羲出生地“雷泽”辩。
《尚书序》孔颖达疏引《帝王世纪》云:“伏牺母曰华胥,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牺于成纪。”又《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又《拾遗记》卷一《春皇庖牺》:“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一周天而生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发垂委地。或人曰: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今叶以天时。”又《宋书?符瑞志上》:“太昊宓牺氏,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没,宓牺代之。”又《路史?后纪一》:“太昊伏羲氏,方牙,一曰苍牙,风姓,是为春皇,包羲亦号天皇、人帝皇雄氏,苍精之君也。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嫟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屦以跧之,意有所动,虹且遶之,因孕。十有二岁,以十月四日降神,得亥之应,故谓曰岁。生于仇夷,长于起城,龙身牛首,渠肩达掖,山准日角,奯目珠衡,骏毫翁巤,龙唇龟齿,长九尺有一寸,望之广视之专。继天出震,聪明睿智,盖承岁而王,以立治纪,而万世循用之。肇修文教,为百王典。以其载德自木,木实丽东,道不可尚,同乎元气,是称太昊。得乎中央,别而能全,宿而有成,因号伏羲。”
关于伏羲生地“雷泽”之辩,不外乎“生伏羲于成纪”、出生在“雷泽”之辩。自古迄今最具代表性不外以下:
第一: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日:“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认为伏羲生于雷泽。《地理志》亦云:“济阴郡成阳,有尧冢、灵台。《禹贡》雷泽在西北。《山海经?海内东经》郭璞注引《河图》及《初学记》、《诗含神雾》皆从之。
第二,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为生于成纪,后人多承此说。皇甫云:“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作者注:另,学者须明了,古成纪得名“成纪”究竟是华胥氏足履大迹於雷泽之前,还是之后,如果是之前,则应是古地名,如是之后,则亦有可能指《拾遗记》中所载:“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一周天而生庖牺。”古历十二年为一纪,《帝王世纪》中所载“生伏羲于成纪”,究竟是指时间还是指地名。如果是指时间,亦说得通,指地名也亦说得通。]
第三,唐孔颖达融合前人所言,疏《尚书?禹贡》与《周易》,日伏羲生于雷泽,长于成纪。
第四,北宋《太平御览》引《遁甲开山图》云:“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认为伏羲生于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
亦有其他观点认为《史记?五帝本纪》所述山东境内“舜耕历山,渔雷泽”之地,或认为今河南濮阳与山东荷泽之间的古雷夏泽,或认为《禹贡》之震泽(太湖)。诸种观点均难将雷泽与成纪相统一,其实雷泽就在古成纪境内,《嘉庆重修一统志》云:“成纪故城,在秦安县北。”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庄浪、秦安、华亭、宁夏泾源交汇之地,而雷泽也就是朝那湫。
那如何表明“朝那湫”就是“古雷泽”之地呢?
史书中最早祠朝那湫的记载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苏林释曰:“渊湫在安定朝那县,方四十里,停而不流,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岁时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於天子之祝官。”,其中定“湫渊,祠朝那”,将朝那湫作为国家祭祀的对象,成为与黄河、长江、汉水并列的国家祀礼的神水之一。
而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战国时代,秦惠文王为使伐楚成功,刻文于石,献于朝那湫,也就是后世著名的《诅楚文》。石文在北宋时被发现,共三篇:《告巫成文》、《告大沈湫文》、《告亚驼文》。《司马法》曰:“将用师,乃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以祷于后土、四海神祗、山川家社,乃造于先王。然后家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尚书?武成篇》载武王伐纣,“厩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直至秦末,国家祭祀之风俗亦已普遍皆知。我们看看下面的记载:
“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史记?封禅书》)
微言大义,司马迁《史记》已经指出国家祭祀的对象。
依中华古礼,祭祀五方上帝是极为重要的宗教祭祀。如隋朝分三种规则等级的祭祀,《隋书?礼仪》载:“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五方上帝紧随昊天上帝并列为大祀。
依《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其中,昊天上帝为自然上帝,即苍天;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也称玄帝),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所以直至汉代,朝那湫祠之祭,仍然存在。《汉书?地理志?安定郡》记载:“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渊祠。”
朝那湫作为与黄河、长江、汉水并列的国家祀礼水神之地,必有灵焉。古成纪为东方青帝伏羲氏之出生之地,作禹所封九州之一的雍州古地,及秦之故地,故个人观点,史载秦汉时期国家对朝那湫祠之祭极有可能是国家对于东方青帝伏羲氏出生地古雷泽之祭。亦相当于今人陕西黄帝陵或河南黄帝故里之祭。於曲阜,对先师孔子之祭,於邹城对孟子之祭。
今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范三畏教授在《旷古逸史》一书中,也持朝那湫庄浪说。他说,庄浪的桃木山,即今日泾源、华亭、庄浪三县交界处的湫头山周围一大片土地。湫头山山顶的朝那湫便是扑朔迷离的雷泽,伏羲之母就在这里踩雷神大迹,感孕伏羲十二载(一纪)而诞生人文始祖的圣地。
而长期研究关陇民俗文化王知三先生则从更为详细的角度论证了朝那湫为什么在庄浪。
为正本清源、传承文脉,立身国学网、北京日月重光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特别组织拍摄大型纪录片《人文化来》。本片以中华人文古迹、古风为载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全片主要以中华民族古圣先贤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起点,沿历代志士仁人追寻与仰止之心路,别裁承先启后之文脉,问讯炎黄子孙深切的家国情怀,顶礼风吹雨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部定位为“人类的、心灵的、文化的”纪录片将秉承“中国风格、民族气派、东方特质、世界表达”的风格,对中华民族上迄太古遗风、今至当代民俗,进行禅意表达。
在对上古文脉的梳理中,关山天池朝那湫古成纪雷泽是《人文化来》摄制组重要的拍摄地之一。君子务本,本立道生。为保证学术思想之严谨,及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诚敬。编辑部特别推出“《人文化来》走进甘肃庄浪古雷泽系列专题”,亦邀请范先生三畏教授、王先生知三老师两位刊发专稿。)
了義(综合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