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运河明珠”的水西庄总面积达百亩以上,不仅是南北园林建筑景观的集大成者,又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的聚集之地。在天津历史名园中,无论是建筑规模和艺术造诣,抑或对当世及后世所发挥的影响力,无一能出水西庄之右者。究其原因,应是开放包容的天津文化催生了水西庄,水西庄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传承着津门文化之故。一座园林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座城的文化传承当是永续的。我们沿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印记,尝试探寻一代名园——水西庄的繁华盛景。
水西庄与大观园
据传曹雪芹曾以孤儿身份,化名为“染香子——陆宗蔡”避难水西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撰文提出“藕香名榭在津门”,认为水西庄是红楼梦大观园的重要原型之一。水西庄研究是红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水西庄和《红楼梦》中那座衔山抱水、繁华胜景的大观园有10多处景观相呼应。
(水西庄、大观园景点对比)
亭台景点中就有众多对照之处,如大观园中有一处“藕香榭”,水西庄也同样有一处轩馆名为“藕香榭”。除景点名称外,广阔的水面、江南特产“红菱”,以及茂盛的竹林、“红梅白雪”都是水西庄与大观园的共同之处。从水西庄的规模,集景式的园林布局,接待过皇家巡幸事件,建园诗会事件,等等均与书中的大观园有极其相似之处。
(红楼梦大观园平面图,根据原著中描述并参考明清园林绘制
占地面积:3.5公顷,周长:米)
.
(大观园鸟瞰意向图)
水西庄复原构想
清代著名画家朱岷的《秋庄夜雨读书图》所反映的是水西庄在乾隆初期的盛景全貌,氤氲秋雨中,整座园林如水上仙葩。整幅画不拘泥于写实,展现了水西庄作为集景式园林的深邃、宏阔。作为骨架的建筑在水西庄之中构图整座园林,并且与山石、水体、草木巧妙结合,将建筑美和自然美融于一体,具有神思与韵味。
整座园林布局,面积较南方私家园林大,建筑物所属景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尤其查为仁作为读书之所的竹间楼、花影庵),各景点皆具有各自的情趣环境,再加上基地地形的限制,整体园林设计体现出园主对于空间划分的掌控。各个景点有节奏的交错布局使得观者带着前一空间的感官余味进入不同性格的另一空间。
(水西庄复建鸟瞰图,图片出自“天津大学水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依据陈元龙于雍正十一年()所写《水西庄记》以及汪沆于乾隆四年()所写《津门杂事诗·水西庄》等资料中可考证的景点,园子中景点名称与其建筑功能相互呼应,且为增加诗情画意,往往以实带虚,使得名称雅致于全实之名。水西庄复原构想的四个景区分别为:水西庄、屋南小筑、小水西和介园。
(水西庄复原构想平面图,图片出自“天津大学水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史料记载水西庄入口处的假山在自成一景之外,更有效起到了“隔景”的作用。复原构想注重以入口假山的设置,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来组织空间,入口处的山石为屏障,阻隔了游人视线,避免入园既将景色一览无余,才显得主景区空间的旷达、开阔。透过入口处假山的山洞,可看到建筑。成功的起到了“点景”作用。
(水西庄复原构想立面图,图片出自“天津大学水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结合地形的变化,在园中选择高地平冈较密集地布置以数帆台、御碑亭为主的建筑群为园内制高点,在其上可俯瞰全园,同时,观者在园内的其他位置均可看到它的立体轮廓线,从而在视觉上起到了控制全局的作用。
(看与被看:小憩舫处观来蝶亭,图片出自“天津大学水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在这组建筑群中,以轴线对称的形式规划布置绣野簃、歇山楼等,从而形成气势磅礴的空间序列,借此烘托出御碑亭的尊贵地位。在枕溪廊几处转折地,有来蝶亭、竹间楼、小憩舫等景点与廊相对,加以强调吸引游人注意。
园内景点环绕湖水四周建筑的轴线方向交替改变,层数与体量各有不同,疏密有间形成有韵律的节奏感。每组建筑位置的选择和群体组合都并非是孤立自在的因素,而是和远近其他各景点之间保持着巧妙的“看与被看”的视觉制约关系。
(看与被看:来蝶亭处观小憩舫,图片出自“天津大学水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园林的植物配置根据诗文中的植物配置来复原。其植物配置蕴含丰富的内涵,水西庄园主通过对花木品种的选择、配置,附以诗文题名,将自己的性情理想予以表现,并衬托、点名各景点主题。查氏父子可谓种植四时花卉,形成“一年无日不看花”之景,园子中的花木伴随季相时序呈现美丽色彩。园内夏日里绿荫荷香,芦苇摇曳;初秋时节,凉风习习,藕香阵阵。如查曦《游水西园》中写道:“绿杨阴里来佳客,红藕香中列绮筵。”而据查礼《题秋庄夜雨读书图》所述“梧桐之叶,芭蕉之林,萧疏滴沥之声,永夜不绝。而农歌起于前浦,钓笛咽于中洲,惊凫宿雁,拍拉于丛蒲密苇中。”诗中洋溢的是查礼的归隐思想,其意境之所寄都与水西庄中植物形成的“声景”有密切关联。花木是园主重要的情感载体,水西庄中以植物为观赏主题的景点具有一定的比徳意义。
(图表出自“天津大学水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水西庄中植物繁盛,水源充沛,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存的良好环境。他们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极富生机的动态画面。依据水西庄所流传诗文,可得知园子中鱼类、蟹类、两栖类、昆虫类、鸟类等,物种的多样性反应了水西庄的良好生态环境,且增添整个园林的情致。
参考文献
[1]曹磊,席丽莎.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记天津历史名园查氏水西庄[J].新建筑,,(4):-.
[2]刘尚恒.天津查氏水西庄研究文录[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6:46-58
[3]席丽莎.众流归海下津门,揽胜名区萃一园———天津查氏水西庄园林复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01:9-12.
[4]张文琴.天津查氏水西庄文献考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9.
文
钱一畅
编
张璐
图
源自网络
给我一个心,可以不可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