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4日10点50分,79岁的陈婆婆突发胸痛胸闷气短60分钟紧医院就诊。预检分诊医师及时甄别症状并依照急性胸痛分诊流程指引至急诊科抢救室,全科人员立即启动胸痛救治流程,以最快的速度采取各项措施,吸氧、心电图、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各个环节之间流畅衔接、人员配合默契,心内科医师急会诊5分钟内到场,上演了一番与死神赛跑的景象。
0:57分,急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54次/分,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性广泛前壁心梗,房性早搏成对II、III、AVF导联ST改变。
11:11分,心梗三项检查结果显示肌钙蛋白<0.05ng/ml、肌红蛋白22.75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2.33ng/ml。
经过快速详细的查体和询问病史,基本排除主动脉夹层以及肺动脉栓塞等疾病,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过和患者沟通谈话,使其意识到及时开通血管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制定了溶栓治疗方案,并同时向家属解释了溶栓后的进一步诊疗策略。立即给以“阿司匹林mg、替格瑞洛mg、瑞舒伐他汀40mg”口服,静脉推注普通肝素U。在一边进行治疗的同时,已医院进行实时联系沟通,商讨下一步诊疗方案,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并及时反馈患者病情演变。在严谨的工作下,给予患者静脉推注第三代新型溶栓剂替奈普酶16mg稀释后静脉推注。
溶栓完成后经过观察,患者在短时间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再次复查心电图,提示ST回落。
医院沟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急诊转运PCI,医院及时反馈了造影结果,显示溶栓成功,血管再通,并后续植入了支架解决罪犯血管。
术前
术后
西和县隶属甘肃陇南,位于陇东南交界位置,人口43万,在市内属于人口大县,受限于早年医疗发展水平等种种因素,对于急危重症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存在较大短板。医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专业的救治手段掌握不够,导致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低下。另外,因医院不具备开展心血管介入的条件下,使得患者必须外转,而相对不便利的交通使得患者救治时间不同程度的延误,从医院到最近能开展PCI医院(医院)需要70分钟车程。因此开医院进行心梗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式。
心血管内科目前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4人毕业于、大学并经过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在医院的带领下,树立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导向,虽扎根基层却不甘平凡,不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急诊科于年规范化运行,目前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虽然人员储备力量薄弱,且多出身外科系统,但医护人员学习热情高涨,主动学习适应内科急危重症的专业知识,第一时间守护着急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年响应上级部门政策开始进行基层版胸痛中心的建设,通过团队协作、学习培训、外部帮扶、内部监督等方式不断持续优化治疗流程,救治质量不断提升,在年7月份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的认证。目前开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带领下,逐步展开区域内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医院介入导管室也即将投入运行,届时将使西和县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巨大的提升。
我国西医院目前并没有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能力,或者有设备,但是不具备PPCI的能力,所医院而言,急诊静脉溶栓仍然是STEMI的首选再灌注方式,而随着溶栓药物的更新换代,新型的溶栓药物具有再通率高、出血风险低、使用和储存方便等诸多优势,及时的溶栓治疗,为患者不但极大挽救了患者的心肌损伤,也为后续患者进行转运PCI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医院使用情况而言,替奈普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另一方面,“区域网络协同救治”这种联动机制,使区域内的所有STEMI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也有利于基层医生的培养。期待各地形成有效的救治网络才能提高全国急性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比例。
声明:本篇文章涉及到的相关临床应用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使用,不作为任何推荐的理由!TSST,即刻救治全县贯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