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梁和平主持会议。
发布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副市长杨永坤和武都区有关负责人分别就油橄榄论坛有关情况、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概况作了介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昉,西和县有关负责人分别就乞巧女儿节筹备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接下来
一起了解这两件事
一、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际论坛将于8月1日至2日在武都举办
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际论坛将于8月1日至2日在陇南市武都区举办。此前,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将其列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冠名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际论坛。
此次活动由“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油橄榄产业博览会”、“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际论坛”三个紧密相关又相对独立的高端论坛及会议组成。
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是由甘肃省陇南市人民政府、甘肃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厅、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陇南市祥宇油橄榄有限公司、陇南市田园油橄榄科技开发公司等60多家从事油橄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科研院所,及种植、加工、销售企业和油橄榄产业主管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行业性社会组织。
活动还邀请到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国际油橄榄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官员,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地中海沿岸油橄榄主产区及“一带一路”核心国家老挝的国际嘉宾,以及国家林业总局、科技部、商务部的相关领导和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12个省市的国内外嘉宾近人参加。
二、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将于8月3日在西和县开幕8月2日至8月9日(农历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系列活动将在西和县以及礼县举行,8月3日在西和县举行开幕式。
为体现乞巧女儿节的地域文化特征、祖先崇拜特性及其原始风貌,本届节会以“走进魅力陇南·探源西和乞巧”为主题,旨在将乞巧文化品牌打造作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作为扩大陇南知名度、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向世界展示原汁原味的乞巧活动、魅力四射的文化陇南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西和。
本届节会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发委、省政府外事办、省妇联、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陇南市委、陇南市政府主办,西和县委、西和县政府,礼县县委、礼县政府承办,共有乞巧文化保护传承论坛、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陇南市招商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陇南市文化旅游图片展、国际女性书法作品精品展、“西和记忆”摄影览、“巾帼巧手”创意馆展览、“巧手厨房”美食大赛、电商扶贫及特色产业现场观摩、陇南市“最美女电商”接见仪式、乞巧程式展演、民间乞巧活动等四大类12项活动。
此外,节会前后,还将由市文联联合省作协、省摄协、中国艺术家专项基金会,分别举办“女儿梦·中国梦”乞巧民俗主题创作全国文学作品大赛、“女儿梦·中国梦”乞巧民俗主题创作摄影作品大赛和·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散文诗歌大奖赛,共同为本届乞巧节增色添彩。节会期间,将有多名中央、国家级领导以及中央、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国际嘉宾、省市领导、民俗专家学者、中央、省市媒体记者、经贸界人士齐聚西和,共同见证古老神奇的陇南乞巧女儿节。
目前,各项活动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盛会将至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新闻+++陇南油橄榄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境内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海拔米以下低山河谷地带气候特征、土壤条件与地中海沿岸油橄榄主产区极为相似,是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被列入国际油橄榄理事会绘制的《世界油橄榄分布图》,陇南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武都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乡”。
陇南油橄榄栽培始于年,目前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共54.66万亩,年,年产油橄榄鲜果2.59万吨,年产初榨油吨,综合产值达11.85亿元。 陇南市油橄榄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已建成14座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开发出橄榄油、系列化妆品、橄榄茶、橄榄酒、橄榄罐头等9大类、50多个产品,注册了“祥宇”、“田园品味”等商标43件,其中“祥宇”注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陇南橄榄油品质优秀,曾于5至8年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杨陵“农高会”后稷奖及后稷特别奖;在年中国国际食用油及橄榄油展览会上,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七国原产地的橄榄油品质评比中,获得了轻度口味级“金奖”;年在中国国际食用油产业博览会上被授予“中国食用油产业突出贡献奖”。目前,陇南橄榄油已在北京、上海、西安、兰州、台湾等城市建立了专门的销售网点,并开办一千多家网店进行线上销售,产品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陇南乞巧女儿节陇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大量的中国早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址遗存,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发祥地。《诗经·秦风·蒹葭》等十余首歌谣就发端于此,其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水”就是指流经陇南市西和、礼县的西汉水。
乞巧女儿节从每年农历六月最后一个晚上开始,到七月初七晚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每年有50多万人参加,是一种集信仰崇拜、生活期盼、民间传说、诗歌谣赋、音乐舞蹈、才艺展示和民间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参加主体多为未出嫁的小姑娘,活动期间,参加乞巧活动的姑娘们以虔诚的心情、隆重的仪式,祈求心中敬仰的神灵“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祈愿自己婚姻如意、生活幸福。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多年来,西和县委、县政府在弘扬乞巧文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6年10月,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8年6月,西和“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和县围绕举办第八届陇南乞巧女儿节,积极融入“互联网+”“文化+”和旅游元素,把乞巧文化保护传承和脱贫攻坚、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电子商务、劳务输转、生态文明等深度融合,加强乞巧文化活态传承和生产性保护,形成了“巧嫂”、“巧妹”、“巧汉子”劳务品牌和“乞巧坊”系列文化旅游产品,配套建设了西和乞巧文化苑、漾水河风情线等72个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全面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文化旅游产业助农增收日趋明显,乞巧文化已然成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引擎。
编辑:张 恺 审核:张文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