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修建兰渝铁路的构想,规划路线走向为“兰州—广元—南充—重庆”。
年7月18日,甘肃定西市渭源县七圣乡境内的兰渝铁路。图
视觉中国
时隔近百年,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开辟了一条从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铁路大通道。这条铁路经过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让这个地区人民的脱贫驶入了快车道。
文
崔赫翾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大山深处,贫困人家
秦岭绵延多公里,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它与不远处的大巴山脉平行耸立。
夹在二者中间的这片地区,多盆地和山间谷地,跨陕、川、豫、渝、鄂、湘等6省市。这就是秦巴山区。
秦岭地区是我国珍贵的动植物宝库,然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异常贫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气候恶劣,地质脆弱。
比如,甘肃省定西市南部的岷县,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但它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草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容易形成冰雹、暴雨、霜冻等自然灾害。
秦巴山区深处的茅草房。图
图虫创意
汶川地震极重灾县和重灾县有20个在此区域,可谓“十年九灾”。
其二,大山是绕不过的天堑。
仍以岷县为例。在没有隧道的年代,从这里出发去漳县、兰州方向要翻越木寨岭,为了预防雨雪天打滑,盘山公路还不能铺沥青。土路坑坑洼洼,群众的家养牲畜随便跑,安全成了大问题。
商客不想来,当时,贩卖中药材的岷县人要去四川只能步行,牵着驴子驮着中药材穿越千山万水去闯市场。
当地流传一句话,“一座山、两座山、三座山,哎呦,脚户哥下了趟四川。”“脚户哥”就是当地对过去走路做生意的人的称呼。
不止这一座,高楼山、米仓山也将甘肃陇南变成了“飞鸟不通”的地方。长期以来,陇南境内无高速、无铁路、无机场,仅有的通路就是国道——经常面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早已不堪重负。
“开着吉普车,走在国道上,时速却是21.2公里”,这是以前汽车司机对陇南交通状况的调侃,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几十公里外的县城。想坐火车外出打工,要先从陇南的武都区坐汽车到陕西省的略阳,再辗转坐上火车去往全国各地。
不仅是甘肃,当年,四川广安的群众要想外出务工,必须先走路到镇上,再转长途客车到重庆或成都,再坐三天两夜的火车才能到广州。
大山深处还有一些群众靠溜索出行。
年,秦巴山区元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人口有.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2%。贫困发生率为9.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
“守着烂土坯房,煮饭用麦草、包谷壳,有时候起身去看锅里,灶里的火就熄了,急得哭。”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明确规定秦巴山区等14个区域被划定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兰渝路,何以致富?
如果有一条通江达海的路,秦巴山区是否就能打破贫穷?
能!因为沿线资源足够丰富。
*中医药资源
北依秦岭、南靠巴山,第三纪古老植物在这里保留和繁衍,丰富的药用植物是馈赠。以陕西为例,秦巴山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占全省总数的2/3以上,达种以上,全国列为国家名贵中药材有34种,陕南秦巴山区就占15种。
甘肃岷县种植的中药当归。图
图虫创意
*矿产资源
由于南北向构造的干扰和多次岩浆入侵,秦巴山区形成多种金属、非金属和稀有金属交替成矿的特点,甘肃陇南的铅锌矿享誉全国。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断言:陇南是一个宝贝的复杂地带。绵延多公里的铅锌矿带,横跨西和县、成县和徽县等县,是亚洲第二大铅锌矿带,其地质远景金属储量达多万吨。
四川广元市位于秦岭构造带南缘,成矿条件也很好,经探勘发现主要矿产58种,矿产地处,主要优势矿产有天然气、煤、地热、水泥用灰岩、铁、锰、玻璃用石英砂岩、耐火粘土、长石、硫铁矿、饰面花岗石、饰面大理石等。
*生态旅游资源
秦巴山区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陕西段、伏牛山、汉江、漳河等地。汉江流域的汉中不仅是汉江源头,还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陇南与广元更是颇具少数民族特色。与人文旅游资源相比,秦巴山区自然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比如陕西留坝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1.23%,境内生态环境优越,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但如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图片来源:《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
如果这条路被打通,北接兰新、包兰、兰青、陇海铁路,南接宝成、襄渝、达成、遂渝、渝怀、沪汉蓉铁路,就会成为与京广线、京沪线并列的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一,也将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黄金交会线路,以及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
途经重庆到新疆、欧洲的中欧班列将不再绕行陇海、西康、襄渝铁路,将通过兰渝线直通兰州。而从兰州到重庆运输距离,将由公里缩短至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21小时缩短为12小时,到成都的距离缩短至公里,客车运行时间也缩短6.5小时。
兰渝铁路将秦巴山区融入到全国运输网,打破山乡的封闭,将极大地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自然能带动甘、陕、川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和沿线社会经济发展。
3筑路梦,百年接力
其实,百年前,人们就有过这样的设想。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中国的建设事业进行了充分的构想。年,《实业计划》对如何发展经济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铁路被称为“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富国重器。一条从兰州到重庆的铁路,早已在他心中成形。
如果这条铁路成为现实,那它将成为穿过秦巴山区的钢铁脊梁。然而,当时中国狼烟遍地,山河破碎,再加上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受技术所限,这一设想搁浅了。
年,红四方面军8万官兵在苍溪县强渡嘉陵江,打破了国民党军“困我于江东”的企图。后来,一位当时参加过渡江战役的将军在病榻上说:“当年红军长征在苍溪县横渡嘉陵江时,用的是木船,该修一条铁路了……”
上世纪90年代,从兰州到重庆,途经的甘、陕、川、渝22个县(市、区)中有17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近万,许多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余元。
年初,修路致富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阆中、苍溪、南部三地的领导们坐在了一起,其中一位提到一件事情:他们曾到一户农家,看见唯一的一口铁锅,已经烂成月牙形,还架在柴火堆上继续用,家里人要是能一吃到点白面馍馍,就能高兴一天。
贫困现状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决心:一定要早日争取兰渝铁路上马,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三地领导一拍即合,仅用了十多天,《关于申请新建兰渝铁路立项的报告》出炉。
这份报告必须经过兰渝铁路沿线地区(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盖章,才能向上呈送。当时交通并不通达,三地工作人员北上、南下,踏上艰难的“盖章之旅”。
这年10月,一份盖有68枚地县两级党委、政府印章的《关于申请新建兰渝铁路立项的报告》,上报给了四川、甘肃省政府以及国家计委、铁道部。
三个县城牵头来推动一条国家级铁路的立项,很多人起初并不看好。要多少资金?不知道;多长时间?也不知道。
“我们这届实现不了,就下一届继续“。
兰渝铁路引起许多在西南、西北出生和战斗过的红军老战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