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蒿林乡这个人出名了乡亲们都夸他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西和老乡俱乐部诚邀您点击上面蓝色字体“西和老乡俱乐部”,再点“置顶   5月14日,记者从西和县城出发,前往距县城近60公里的蒿林乡杨魏村采访。车行近两个小时后,进入杨魏村境内,公路开始沿着巍巍大山蜿蜒而上,道路坡陡弯急,两边沟壑纵横,只见零零散散的村庄分布在各个山头上。与记者一同前往杨魏村的蒿林乡党委副书记、杨魏村驻村队员童宁介绍说,“杨魏村一共有十一个社,其中三个社位于河谷地带,八个社分布在高山、半高山地带,入户对驻村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在杨魏村一社,记者见到了正在等候的史大勇。“长久以来,由于交通制约,阻碍了杨魏村经济社会发展。”沿着山路,史大勇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杨魏村处在大山深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发展条件先天不足,土质疏松,受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道路条件差,尤其雨后烂泥路车辆无法通行,出行非常不便。

  来到杨魏村后,史大勇走访发现,除了交通制约,产业单一、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发展信心不足等多重因素造成了这里的贫困。要改变这一切,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补短板先修路打通致富“主动脉”

  尽管心里有所准备,但当史大勇以驻村工作队长的身份第一次踏上杨魏村这片土地时,还是被这里薄弱的基础设施“震撼”了,坑坑洼洼的通村道路,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不停地打滑。走进村里,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杂乱的柴火堆、破旧的屋顶,还有随处可见的垃圾,落后的景象让史大勇的心里顿时翻起波澜。

  交通基础薄弱是制约杨魏村发展最大的短板,来到杨魏村后,史大勇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里修路。杨魏村地处大山深处,仅有一条通村道路,负荷较大,自然损毁严重,而且河道路段需要蹚河而过,出行极其不便,打通这条脱贫致富“主动脉”非常必要。通过实地考察、与群众交流,史大勇与村“两委”班子集体商议后提出,要积极争取杨魏村4.8公里通村道路升级改造项目,进行道路拓宽、新修护坡、河堤,同时在河道路段架设一座便民桥,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之中。

  村里的通社道路多年来一直坑洼不平,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史大勇来村后,决定开展通社道路硬化项目,目前正在实施全村16.6公里通社道路工程,其中沙化9.9公里,硬化6.7公里,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村民的通行条件。

拔穷根“企业+合作社+农户”指明致富道路

  “我们村一直这样,来个驻村队长就能不穷了?”刚来时,村民们对史大勇的到来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长久以来的增收难已经让村民们没了想法。

  驻村伊始,史大勇就挨家挨户与群众促膝谈心,找村“两委”班子协商,了解群众致富瓶颈。白天,史大勇总是奔波在走村串户的山路上,由于很多群众住在山上,只能步行前往,加上路况不好,有时候一天只能跑一个社。晚上,史大勇独自一人在村委会办公,一边整理白天的调查笔记,一边泡一碗方便面充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了解和扎实工作,他完成了全村贫困户的信息登记,掌握了每一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逐一建档立卡,为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全面梳理分析,史大勇发现,近年来经多方努力,杨魏村花椒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有了良好的花椒产业基础,但总体上还是粗放管理,未能形成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市场对接能力不足。要带动村民致富,关键还是要在花椒上做文章。

  “以前,花椒成熟后,都是贩子上门收购,花椒很难卖出好价钱,村里原本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由于思路不清、闯劲不足、资金短缺等原因,发展停滞,未能形成带动效应,农产品投入市场在价格和竞争力方面均处于劣势,缺乏抱团发展的合力”。

  史大勇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以村集体入股的方式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入股分红方案,并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完善制度化建设。主动走出去,增强合作社市场对接能力,积极与企业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在这种模式下,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一举两得”。史大勇说。

舍小家村民把他当成自家人

  近两年的驻村经历,让史大勇这名年轻的机关干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干部,刚开始驻村时,史大勇也曾有过纠结和徘徊,父亲早早去世,母亲独自一人在平凉老家带着女儿,妻子因为也在乡镇工作,没法帮忙照顾老人和孩子,全家人分散在三个地方,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长时间不在家里,年迈的母亲、幼小的女儿该怎么办?但是当组织安排他驻村时,史大勇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来到这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想家的时候,只能在晚上默默地打开手机看看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放下手机,内心的愧疚涌上心头,男儿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

  尽管长期和家人分开,但每当有机会短暂地回一趟家时,母亲和妻子从来不埋怨他,总是告诉史大勇不要为家里担心,并鼓励他安心在杨魏村工作,争取让杨魏村早日脱贫。

  家人的支持让史大勇鼓足了干劲,在史大勇来到杨魏村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原来的坑坑洼洼的山路硬化了、贫困户破旧土坯房变成了崭新的砖混房,盏太阳能路灯安到了全村11个社里,崭新的村小学和幼儿园盖起来了,孩子们还穿上了兰州的爱心企业家送来的新校服……杨魏村一点一滴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真心换来真情。如今,杨魏村村民已经把史大勇当成了自家人,走在杨魏村,村民们看见史大勇都要热情地招呼着去家里吃饭。当史大勇生病时,村民们冒着大雨翻了两座山给他送药。史大勇感慨地说,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你对百姓好,多给百姓干实事,百姓就会把你当亲人。作为驻村队长,我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尽管母亲、妻子、孩子都不在身边,但杨魏村也是我的家,这里也有家的温情。

责任编辑:郭魏芳监制:杜建雅主编:雷建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ly/7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