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画片,告诉你什么是西和乞巧!
人文肇始、民俗荟萃、物华天宝的“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至今保留着我国规模最大、活动时间最长、礼仪程式最完整的乞巧活动。年10月,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年6月,西和“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西和“乞巧”民俗,是秦文化的遗留,《史记·秦本纪》中秦人先祖“女修”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的原型;秦人有崇拜女性的习俗;秦人的祭祖活动与天象星宿中牵牛织女演变而来的织女故事相融合,历经千余年的传承发展,最后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乞巧节”。
西和“乞巧节”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承,是名副其实的“女儿节”,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透过西和女儿们质朴、热情的乞巧歌声,聆听到悠远的秦音、秦韵,一睹古老的先秦文化仪容。
“乞巧节”是女儿们的节日,“乞巧歌”是女儿们唱的歌,属于民间歌谣的范畴。就民歌的形式来说,它不是“山野之曲”,而是“里巷之曲”,是一代代女儿们集体创作的结晶。丰富的歌词和曲调,给异彩纷呈的节日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乞巧分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唱巧、卜巧、送巧。在长达七天八夜的乞巧过程中,女儿们在巧娘娘像前尽情地载歌载舞,抒发情感,展示才艺。乞巧歌曲“发乎情”,却“止乎礼仪”,使人崇高,使人敬畏,使人穿越时空,回到先民祭祀妣祖的庄严肃穆之中……作为先秦文化的遗风,早已沉淀在女儿们的血液之中,一路走来,传唱至今,经久不息。
来源:陇南西和发布
甘肃维力兄弟合作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