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神木康巴什新区名称的由来,90

商铺出租

     

◆◆◆◆◆

神木名称的由来

  神木古称麟州,历史上曾是边关要塞,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

  名扬青史的杨继业父子曾驻守于此,抗击侵略,雄踞一方,英雄业绩,流传千古。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曾巡边到此,留下了《渔家傲·麟州秋词》等著名诗篇。神木也曾是革命老区,早在年就建立了党组织。年建立了红色政权——神府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少数几个坚持到全国解放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英杰。

  道光《神木县志》载:“县东北杨家城,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约十步,有松树三株,大可二三人合抱,唐代旧物,人称神木。金以名寨,元以名县,明代尚有遗迹”。

  据此,神木以神木而得名的说法比较可靠,但是为什么要把松树说成是神木呢?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相传张骞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径此地,正当赤日炎炎,人困马乏,看见路旁土坡上有几颗高大的松树,根枝相连,树荫扶疏,就好像天然搭起的一座凉棚,正好乘凉。于是下令下马解鞍,在此处休息。张骞找了一块石头放在树荫下,于是他就头枕石头躺下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见自己驾一叶小舟,悠悠荡荡地泛入天河,走进天宫,于是乎,他舍舟登岸,信步走去,见到好多琼楼玉宇,奇花异石,忽然间一阵幽香过后,隐隐有机杼声传入耳中,循声而去,竟来到织女织锦的地方。织女们看到张骞惊奇之下一起围了过来,殷勤地款待他,并且向他问了好多人间的事,他都一一作了解答。临走时,一个年龄较大的织女从机下抽出织机石一块,赠送给他,作为纪念。他郑重地接过来,藏在自己的袖筒里。

  一觉醒来,日已过午,他举手整冠,准备上路,只觉得袖中沉甸甸的,用手一摸,摸到一块石头,原来织女送他的织机石仍然在他的袖中。

  于是后人便把这段神话作为神松的由来,神木的名称由此而来。

康巴什新区

康巴什,原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康巴什乡,年撤盟设市,鄂尔多斯市政府中心选址在东乌兰木伦河的康巴什地域,遂新建草原新城,即康巴什新区。

康巴什,蒙古语译音,也译作“哈巴格西”。康巴什是一个古老的蒙古族地名,相传在古代这里就是蒙古族游牧迁徙之地,清朝时期,有一年在鄂尔多斯发生了战祸,兵荒马乱,连年成灾,草原衰败,民不聊生。而恰在此时,康巴什祸不单行,又遇土匪袭击,大肆抢掠草原上的蒙古包和牛羊马匹,害的草原牧民整日不得安宁,人心惶惶,甚至逃离故土,远徙他乡。

此时,在一个大牧户人家教私塾的外来的蒙古族中年人,叫做“哈亚”的一位“巴格西”(蒙古语:老师),看到这样的惨落景象和仍然持续不断的兵匪祸乱,激起了正在这片草原上教书的这个有文化见识广而且胆识过人的老师的愤怒之情,不禁义愤填膺地带起了头,联络号召这一带的牧民,甚至有钱的牧主,组织起来共同抗击土匪和乱兵,一段时间保卫了这一片草原和草原上放牧的人们,大家都非常感激哈亚巴格西,争相邀请他到自己的蒙古包做客,摆上最好的牛羊肉和最香的马奶酒招待这位教书的先生,哈亚巴格西成为了草原上的英雄。

然而,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彻底根治不了兵匪之乱。一日,不知从什么地方流窜而来一股势力强大的带枪的土匪,这伙土匪深入到草原,不顾死活地祸害草原上的牛羊,驱赶走牧人心爱的马匹,抢夺牧民家的财物,烧毁了许多顶牧民们的蒙古毡包,甚至对漂亮的女人进行戏孽奸淫,顿时,草原上匪患横行,狼烟滚滚。

教书的哈亚巴格西和他的牧民弟兄奋起反抗,一天,他们拿起成吉思汗大军留在草原上的弓箭,端起蒙古人打猎用的火枪,对准凶狠的土匪拉弓放箭,开火射击,杀的土匪无数,伤的敌人一片,哈亚巴格西和他的牧民弟兄却越战越勇,然而,终因人少势单,寡不敌众,最后只留下浑身是血的哈亚巴格西一人一马顽强阻击抵抗。

勇敢的哈亚巴格西与他的战马杀入敌阵,挥刀拼搏,直杀的土匪们鬼哭狼嚎,直杀的草原上星转斗移。敌人的子弹许多次击中他的身躯,受伤的全身已经被染成血人,哈亚巴格西已经顾不得死活,依然高举起他那粗壮而流血的手臂,挥舞着沾满敌人鲜血的马刀,突入敌阵,而就在此时此刻,一颗致命的子弹射出,击中了他的胸膛。

英雄的哈亚巴格西,离开了草原,离开了他的草原弟兄,离开了他教书的案桌。然而,他高举马刀,奋勇冲击;他跨马征战,跃入敌阵;他灯下吟诗,教习童子——,一幅幅画面永远永远地铭刻在牧民的心中,成为了草原上的灵魂,成为了牧民千百年的记忆。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

美食?养生?慢生活

做一枚幸福的吃货┃您的专属美食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ly/7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