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兴文人戏称为ldquo四大名人

兴文在线城市通网友“刘戈”发帖称:现如今年龄在40岁左右的老古宋人,对上世纪七十年代古宋的‘四大名人’(曾三三,段二疯子,摩天岭,刘小),至少都应该是有所耳闻的,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关于曾三三的故事,我曾经在去年给大家讲过,所以今天我便在这里给大家“隆重推出”——-刘小的故事。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不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我是一个非常能用心去收集故事的人,尤其是步入老年以后,有大把的时间,闲得无聊,便在这里给大家吹一吹我所了解的刘小。

也许有人会问:“古宋有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你怎么不去写,却偏偏要写刘小这么一个挑黄泥巴卖的小人物呐”?我的回答很简单,正如“思辨”的“辨”字吧,如果少了中间的那一撇还能是一个字吗?人类社会不正是由千千万万的小人物组成的吗?正因为有了像刘小这样的小人物我们的世界才更完美,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

据老一辈的人讲,刘小出生于解放前古宋镇马栏弯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小的时候家庭条件还是比较优越,在刘小4,5岁的时候,古宋解放了,解放后刘小的父母都被镇压了,家产被没收了,刘小也就成了一个孤儿。成为孤儿的刘小一直被“惜字宫”寄养着,也至于刘小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却能认识很多字,还能写一些打油诗等等。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刘小接触是74年的一个夏天,那时我在古宋三小上4年级。那个时候古宋家家户户都是烧煤炭,黄泥巴便成了每家每户必不可缺的原料之一。一天,我母亲对我说:“刘大毛,家里的黄泥巴没有了,你中午去砖瓦厂挑点哈”,我答“要得”。吃过午饭,我便顶着红火大太阳挑着箢篼往砖瓦厂走,刚拢桥头便看见刘小坐在桥头栏杆上卖黄泥巴,穿一件“皱眉挖眼”的天蓝色阴单布上衣,蓝布裤子把衣裳像“坛货盖”一样扎在里面......我便“兴冲冲”地走过去,问:“黄泥巴好多钱一挑?”刘小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将眼角瞟喽一眼坐在他旁边卖菜的女人后答:“5分钱一挑”,我摸了摸我裤包的口袋,昨天卖了一个牙膏皮的两分钱还在,便回他:“我只有两分钱,卖一挑给我吧,等我有了钱再还你三分要得不?”,他说“好吧”,就这样我挑着空箢篼走前面,屁颠屁颠!刘小挑一挑黄泥巴跟着我,步履蹒跚!往我家走。

一路上,他问了我很多事情,我大多搞忘喽,但是他问我“朋友,你耍姑娘没有?”我答“耍暖娘喔..我还小....”。接着他告诉我,他喜欢刚才在他旁边卖菜的那个姑娘,我就问他告诉她没有?他说:“没有,不过嘛我昨天到田头边讨了一朵南瓜花花送她了的”......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有钱的时候呐没有碰见刘小,没有钱的时候呐远远的看见他我“离边离边”的绕着道走。又过了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有一天早上我刚到学校门口,突然刘小出现在我眼前,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遭了!”,可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没有问我要钱,而是拉着我的手略显迟疑,欲言又止,战战兢兢地道“朋友,我写了一首诗,你看怎么样?”,我一看,确实吃惊不小,一手漂亮的行书,洋洋洒洒!写道:“香水山下面一皮坡,风吹杨柳笑豁豁,收拾打扮的肖姑娘,一心想着李八哥”,“李八哥爬上青杠坡,吃些青杠果,屙些血坨坨!”,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哽咽着告诉我“那姑娘不喜欢我,喜欢李八哥......”当时那种情况,我都才上小学4年级,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只是告诉他“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喔,天涯何处无芳草......”

关于刘小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犀牛滩论牛”,“下桥看马儿花”等等等等的,长期以来我都在收集,只是当着手写的时候呐,又觉得老壳里面“乱糟糟”的,理不出头绪来,我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和修饰,只想用平平淡淡的家乡话来表述,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们能记住我们身边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每一个人,每一次过往......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兴文在线城市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ly/7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