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长河铁古丨陇南西和县城居民用水

16:59建议横屏观看,可在腾讯视频APP观看高清(P蓝光)视频,效果更佳。故乡,或回到故乡——纪录片《长河铁古》拍摄手记李春风纪录片《长河铁古》的拍摄,纯属偶然。年年初,与友人协商,一同去给同村的一位兄弟拍合作社的片子。这事一拖拖到了5月,忽然有一天,另一朋友打电话说有一个公司愿意为村上拍个短片,他着我写一个解说词,我欣然答应。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完成了这段解说词的创作。后来这段解说词并没有用,原因之一是它一度达到了余字,按照正常的解说语速来说,大概要解说25分钟以上,按照计划,这个片子做不了这么长。铁古村诸多的传说,在80后这一代尚留有一些记忆,然而后面的一代,以及更晚的一代人,他们对村落神秘的传说怕是不会有人太感兴趣。那么,留下这样一份资料,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史料上,显然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着手拍《长河铁古》,借着给兄弟合作社拍片的时机,我们拍摄了大量铁古自然风光的镜头,自然也是按照解说词和当时计划取景的镜头来拍摄的。平心而论,我们没有专业的纪录片导演,也没有纪录片制片经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漫长的配音、剪辑、制作,耗费了我们好多的业余时间。此后我三易解说词,将字数压缩到余,又请了远方的职业配音朋友做了解说。好多人认为,一个记录地方村落的视频短片,应该包含基本的地方情况说明、人居环境、行政划分等。而在我的理解当中,纪录片应当突出特色,也就是我习惯性地把这样一种观点称为“接地气”:它有别于另外一座村庄,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风光优美,自然人居环境优越,或者“善良、乐观、民风淳朴”,这些看起来笼统的,大众化的标签,在给铁古和铁古人能贴上的同时,它也完全可以给别的村庄贴上。没有区分度,也就没有了特色。而基本村情,也完全可以在网络上或者是其他资料上查到,这些占据了大量篇幅又没有实质意义的文字,在我的解说词里被删去了。拍摄那天是年5月11日,天朗气清。由于前夜下过一场大雨,沿途的景物都仿佛被擦洗过,铁古的油菜花开得正好。为了给后面留有足够的拍摄时间,黄江水库的拍摄计划临时取消,而自宋坝开始,我们走走停停,几乎取到了沿途的所有风光。由于摄制组当天任务繁重,加上主要以拍摄合作社为任务,在一天之内几乎是拍摄不完的事实下,我们选择了主要抓取有效镜头,把凸显铁古这一古老村落的更多镜头给了主要拍摄的梳妆楼,甚至拓展到梳妆楼原计划并没有涉及到的区域,以镜头彰显这座建筑物的内部结构、雕梁画栋、宏伟壁画、络绎香客,以及因此而烘托出的神秘气息。对于观世音的传说,全国各地不下百种,因此人们对本地的传说莫衷一是,究竟是真是假,并不能肯定。那么我想,当观世音的形象传入中土以后,人们把普遍的善良、真诚品性寄托于某一个当地的历史人物身上,是完全符合历史规律的。我们需要一种大文化的眼光去审视历史,而在西和,南北之间贯穿着这样一个传说,香山文化,对当地人的生活、意识观念形成了某一种影响之后,它应该值得我们去挖掘、传承和发扬。版的《西和县志》,以及田兴辉、雨梁山人几位学者老师的学术资料成为了该片的文献支撑。田兴辉老师是一位非常平和,又具有很高业务水准的民间学者,他常年在礼县交通部门工作,他所研究的对象和他所从事的工作具有紧密的契合,因此,对于卤洮古道的研究他有权威性,而且,自己的先辈也曾是这条古道上的脚户,他把马帮和卤洮古道的研究看作是一种继承和责任。然而遗憾的是,原计划要拍摄的关于他的镜头,却最终没有落实。对于片中疑问最多的,我想大概是对“土匪文化”这一名词的理解。善良的村庄人也许不愿意承认自己土生土长的这块土地,曾经居然还出现过土匪。那么我觉得我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现象进行澄清,或者进一步说明:按照田兴辉老师著作中所提到的,加上与周边老一辈人沟通了解,铁古村历史上的土匪,据点应该在大香山脚下,瓦罐庙一带,由于马帮多走卤洮古道,所以他们将势力范围辐射到了铁古村,且依靠当地天堑交通,在这一带活动。一个比较有规模的土匪据点也是有规程制度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简言之可称作土匪文化,比如昔日的青木川。如果很多朋友了解青木川的历史,大概也就能理解“土匪文化”这个名词了。5月11日,按照拍摄计划,作为学术上认为西汉水源头的三华咀,应当是我们亲临之地,但是具体拍摄时只抓取了远景,对于这条河流的镜头,显然也少了些,另外,为了更立体地表现铁古的地理位置,万家沟梁应该是不错的拍摄点,然而我们也错过了。历时1个月,纪录片《长河铁古》终于制作完成,当我们试着上传网络,并期待着能够尽快与观众见面的时候,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我们的片子因涉及版权而被通知审核不予通过。这让我们的心情一落千丈。已经到了今年的端午,铁古村的油菜花早已开完,如果再次补镜头,我们还能补到更好的镜头吗?回答是肯定的。铁古村,有方圆两县最晚的洋槐花,是的,在县城和其他地方的洋槐花开完已经二十天后,铁古的槐花才满村盛开,花香四溢,飘荡在院落和山岗。这一次我们决定先补回初次制片时不太满意的镜头,紧接着我们去了万家沟山梁、半坡山梁、二爷庙、小香山、蟒洞,直到大香山,沿途的槐花增加了万籁绿波的层次感。纪录片《长河铁古》围绕有关铁古村历史文化的三个维度展开讲述:观世音的传说、卤洮古道马帮的历史和西汉水源头的学术猜想,并取到了铁古村及其周边地域的春、夏、冬三个季节的镜头。从片子里取到的最早的一个镜头算起,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让这座村庄越来越厚重。之所以耗费这么多人力和业余的时间来制作这样一个纪录片,只是为了完成一群人对于故乡的致敬。参与制片拍摄的何培是何坝人,参与辅助拍摄的陈辉和我是土生土长的铁古人,最后一次拍摄,村上的朋友任海龙闻讯赶来,全程为我们扛拍摄器材,年春,他的合作社有数百只羊在一场大雪中冻死,当时几乎全陇南所有的诗人作家为这次雪灾写诗捐款,他感恩于这样一次温暖的援助,两年了,他再次拖我向这些朋友道一声“谢谢”,他全力参与拍摄,这种精神和道义完全体现了一个铁古人的赤子情怀。之所以耗费这么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纪录片,是因为一个作家一生的写作基调在童年时候就已经奠定,此后他所有的写作,都只不过是在回到故乡的路上。我是一个写作者,我愿意终我一生,回到故乡。辛苦了,我的朋友!久违了,我越来越近的故乡!李春风.6.8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ly/1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