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从文化之旅的上一站特罗吉尔一路向南,我们来到佩列沙茨半岛与大陆相接处的一座小城——斯通(Ston)。与邻近的杜布罗夫尼克、斯普利特等热门旅游胜地相比,这座小城并不起眼,但它在克罗地亚历史上却享有鼎鼎大名,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至今仍为人传诵。除此之外,斯通还与中国有着特殊的联系,来到克罗地亚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座小城还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快随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千年古盐场
斯通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成为历史上重要的人类聚居地,在公元前年的罗马时代,已经有关于海盐开采与收集的记载。罗马人将这个地区命名为“Stagnum–Stamnum”,意为“静止的水域”,优质的海水、开阔的平原与充足的日照使斯通成为建造盐场的绝佳地点,斯通的盐场也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盐场。
斯通古盐场
在经历了动荡的历史后,年斯通成为拉古萨共和国的一部分,与杜布罗夫尼克市一起成为共和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和战略要地。斯通的海盐生产完全依靠天然的光照、海水和风力作用,因海水纯净清澈无任何污染,产出的海盐也没有任何杂质,质量极高,广受欢迎。
每年斯通的9个盐池能够产出吨海盐,在海盐收获的季节,斯通及周边地区所有的劳动力都日夜不停地在盐场工作,产出的海盐直接运至维也纳宫廷,销往整个欧洲。斯通海盐的生产、运输和贸易对拉古萨共和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每年能够带来金币的收入,占全年总税收的三分之一。斯通也因此掌握了共和国的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斯通的海盐在当时代表了中世纪海盐生产的最高水平,保留至今的盐场具有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今天,斯通的盐场仍采用延续了几千年的最古老的方法生产海盐,在纯天然无污染环境下生产的海盐在当代也属于优等产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需求。在斯通,所有餐厅都会向顾客赠送一包当地生产的海盐,是最具当地特色的纪念品。
今天的盐场
欧洲的中国长城
斯通地处佩列沙茨半岛与大陆相接处,是从大陆登上半岛的必经之地,因而也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年,佩列沙茨半岛成为拉古萨共和国的北部边疆之后,为了保护盐场及半岛,拉古萨在斯通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建设,修筑起一条约7公里的长城。长城的修建工程始于年,完成于年,包括大小斯通城防体系及跨山城墙三个部分,全部用石头砌成。
整条长城气势磅礴,现存城墙总长度约5.5公里,共建有40座塔楼、5座堡垒和2座城堡,无论古今都堪称壮举,被称为“欧洲的中国长城”。尽管经受了年和年两次地震及人为破坏,长城的主要部分仍然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斯通著名的人文旅游景点。这条将克罗地亚与中国联系起来的“欧洲长城”,怎能不亲自来一睹其风采呢?
此外,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克南北两片国土的佩列沙茨大桥拟建地距离斯通仅有20多公里,大桥建成后,斯通也将成为经由大桥从佩列沙茨半岛驱车前往杜布罗夫尼克的必经之地。如果将来你有机会走上这条道路,一定不要错过参观斯通和“欧洲的中国长城”,品尝这里最有名的生蚝,带一包当地生产的海盐作为纪念品,相信这座具有特殊故事和悠久历史的小城一定能够让你念念不忘~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惊艳了世人,沉淀了时光——克罗地亚文化之旅(一)
文明在这里碰撞,陆岛从此处相连——克罗地亚文化之旅(二)
走过路过,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