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陇南这11个先进集体的事迹吧!
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
陇南围绕脱贫攻坚,立足实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新发展电商扶贫,探索出了西部贫困山区利用电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是全市四级电商服务体系的中心,是全国唯一正县级建制的电商行政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解决陇南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初心,顺应时代潮流,应时而变,开拓创新,勇立潮头,推动陇南电商在业态、内涵、服务、网货、动力、效益等方面不断提档升级。截至目前,指导全市开办网店1.4万余家,累计交易额亿元,带动15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年电商扶贫对贫困群众的人均增收贡献额达到元。
青岛赴陇南扶贫协作挂职干部工作组
自年10月中央确定青岛市结对帮扶陇南市以来,青岛先后选派2批35名干部赴陇南挂职开展扶贫协作工作。四年来,全体挂职干部扎根陇南大地,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持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展现诠释了青岛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开展产业合作互利双赢行动,共建产业园区3个,引导签约产业项目50个,直接带动和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6.3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开展劳务协作双线推进行动,培训贫困人口人次,帮助1.4万多名贫困人口就业;援建扶贫车间个,吸纳名贫困人口就业;开展消费扶贫全季促进行动,采购、销售陇南已认定扶贫产品8.5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9.1万多人。
中共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委员会
武都坪垭藏族乡是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全乡地质灾害频发,贫困程度深,就地难以实现脱贫。年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4.亿元,共搬迁8个村户人。年,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并顺利搬迁入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培育,特别是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建社区、社区办企业”的发展基调,全乡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通过充分利用产业发展资金,选准发展项目,建立合作社带贫机制,并深入践行“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年,脱贫户人,实现整乡脱贫退出,一个新的坪垭已经建成。
中共宕昌县两河口镇委员会
宕昌县两河口镇是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全镇17个村中有10个村位于高半山,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县镇在多次调研论证并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山背罗湾等7村确定为整村搬迁村,将四方等3村确定为插花安置村。两年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其中新疆招录新职工37户人,进城入镇货币化安置户人,村内插花安置户人。确定了“高山药材和养殖、川坝果蔬加商贸、全镇大力兴劳务、电子商务促清售”的产业发展思路,差异化培育富民产业,形成了包括手套、服装、布鞋、古建材、辣椒加工等5个种类,涵盖养蜂、养鸡等10个方面的产业布局。
中共西和县洛峪镇委员会
西和县洛峪镇贫困发生率为53.1%,是甘肃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是西和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该镇按照“南椒北药,多元富民”的总体思路,依托“一村一品”产业示范点建设,着力构建“喜集片区八千亩花椒主产区,剡河流域三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牛、驴、羊、猪、鸡、蜂、高山油菜、马铃薯、蔬菜大棚、辣椒十项农业特色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1+1+10”产业布局。坚持“内强产业、外抓劳务”,积极组织开展劳务输转,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扶持引导合作社创建扶贫车间5家,吸纳务工人员70人。截至年9月底,全镇贫困人口及边缘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礼县交通运输局
年初,礼县有个村不通硬化路,通畅率仅14.08%,道路交通是脱贫攻坚的最大瓶颈。近年来,礼县坚持“精准脱贫、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把交通建设作为破解发展瓶颈、推动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抢抓礼县被列为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示范县、国开行融资贷款等历史机遇,举全县之力大抓农村公路建设。近年来,累计争取和整合资金29.6亿元,全面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建制村通客车”的交通脱贫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公里,路网密度达到了1.14公里/平方公里,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特色富民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中共文县范坝镇委员会
文县范坝镇基础条件差,底子薄,年被列为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脱贫攻坚以来,该镇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完善设施建设,构建产业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基层治理,完善监测机制,规范资料管理。特别是面对土地资源匮乏现状,该镇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南茶北药、林下天麻、分散养殖”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形成了种植茶叶、金银花、青花椒、天麻,分散养殖猪、鸡、中蜂的产业格局,有效利用土地林地资源和在家剩余劳动力,为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打牢基础。年底,户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57%下降至0。
中共成县县委办公室
成县县委办公室坚持找准“三服务”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充分发挥统筹调度、协调保障、督促落实、政策设计等作用,强化政治站位,服务工作大局,全面发挥统筹谋划和协调各方的综合作用;强化跟踪问效,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突出工作重点,提升综合效能,充分发挥办公室承上启下综合协调的作用;倾心尽力帮扶,纾解民厄民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落实帮扶举措,全力以赴当好县委统筹各方的“智参谋”,破难攻坚的“急先锋”,为全县脱贫攻坚积极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中共康县县委办公室
康县委办公室以推进帮扶工作为抓手,坚持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与单位其他重点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推进、同落实。先后协调争取项目资金、自筹资金,实施了山岔村、中院村安全饮水工程及部分村社道路硬化工程;立足联系帮扶村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指导帮扶村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为联系帮扶的山岔村购买花椒苗、柴胡籽等,帮扶村实现了家家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截至目前,所帮扶的云台镇山岔村、中院村、杨湾村、唐坝村户人贫困群众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如期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任务。
两当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年以来,两当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抓住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保障“三个关键”,以钉钉子精神补齐贫困村短板,以绣花功夫解决贫困户难题,有效巩固提升各项脱贫指标。实施挂牌作战,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强化监测机制,防止返贫致贫诱因;统筹协调推进,有效落实整改任务;落实“一户一策”,开展精准帮扶;发挥驻村力量,提升脱贫攻坚实效;加强帮扶协作,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规范项目库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
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座落在徽县泥阳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一家集食用菌工生产、种植、销售为一体的菌业公司。该公司自入驻泥阳园区以来,遵循农业企业依靠农民、反哺农民的遵旨,与泥阳镇党委、政府共同总结推广了一套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即“四统五带”模式:统一提供菌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价格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利用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劳务增收,保底回购带动稳定增收,地资入股带动分红增收,先欠后还带动服务增收,线上线下带动电商增收,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加油续航。
相关链接↓
?他们,每个人都了不起!监制:石鼓责编:杨丽君
编辑:陈番番校审:张美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