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武都加快油橄榄四化建设丨康县劳务

  陇南武都区全力加快油橄榄“四化”建设步伐

  近年来,武都区把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作为一项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得力举措,切实加强示范园建设,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全力加快“四化”建设步伐,使全区油橄榄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良好发展。

  多年来,武都区始终把“规模化、最大化、良种化、品牌化”做为油橄榄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区在以前油橄榄栽植面积小、栽植品种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油橄榄良种育苗产业基地和丰产示范园建设步伐,强化科研力度,筛选出适宜在武都区生长的,品种好、产量高的油橄榄新品种在适生区内广泛推广栽植,使区内油橄榄栽植面积成规模化发展,并使种植户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该区全力做好油橄榄深加工,通过制作橄榄油、沐浴露、橄榄茶等自主产品,努力实现油橄榄产业品牌化,从而进一步走出陇南,走出甘肃,打出市场。(通讯员张鑫)

  陇南康县劳务经济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康县在创建“燕河建筑工”劳务品牌的基础上,健全登记回乡创业人数,境外就业登记,评定省级五星级职介机构等工作机构建设,新增千人的劳务基地,为老百姓增收致富创设了平台。截至11月底,康县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万人,贫困农户富余劳动力输转2.人,与去年同期的6.39万人相比增长.92%;创劳务收入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9.亿元相比增长.13%;完成技能培训人(其中培训贫困户劳动力人),与去年同期的人相比增长.64%;扶持返乡创业带头人创办企业15户,新增劳务经纪人登记人,千人以上的劳务基地6个。(记者白杨通讯员焦杨红)

  陇南礼县:小街巷治理惠及民生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礼县城关镇南关巷、小北村、水城西街等小街巷,一条条新硬化的巷道干净整洁,一盏盏造型独特的路灯美观大方,全然不见过去脏乱泥泞的场景。如果把纵横交错的主干道比作城市的主动脉,那小街小巷则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小街小巷建设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前些年,由于礼县城市建设滞后,尤其是城区小街小巷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两年多来,县建设部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走街串巷,调查摸底,征求民意,制定规划,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先从路况较差、群众居住较为集中的水城西街、南关巷、小北村、潘家街、隍庙街等背街小巷硬化整治入手,分步实施。如今,一条条改造后的小街巷干净平整,百姓出行畅通无阻,这也成了礼县政府   陇南礼县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陇南礼县不断健全完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县内各金融机构选择至少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主办行为其提供全套金融服务,目前,县内6家金融机构已为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主办行制度,实现了主办行制度县域金融机构全覆盖。截至10月底,全县共受理“双业”贷款户万元,已落实发放“双业”贷款户万元;累计发放“秦果宝”贷款笔,金额万元。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户.5万元;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笔万元。(通讯员杨建强)

  甘肃陇南西和县特色农业产业引农民走上致富路

  自年以来,陇南市西和县以马铃薯、半夏产业为重点,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完善了“1+5”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财政奖补办法》,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同时通过财政注资、专业合作社入股等形式,注册资金万元,成立了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整合县乡农业技术力量,组建了马铃薯产业研发中心。在“1+5”模式的推动下,全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0.51万亩、5.51万亩、4.83万亩。通过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7.21万吨。新发展经济林果3.37万亩,创建县级以上养殖示范场14个,畜禽饲养量达到99.6万头(只),肉蛋奶产量达到1.1万吨。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良种繁育、崆峒山农业综合开发等一批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年全县完成农业增加值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通讯员阳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hj/8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