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西和县统计局
年4月20日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积极作为、真抓实干,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速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7.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为21:17:6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元。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0.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2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7.77%,比上年末提高0.7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为10.84‰;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
表1年西和县年末人口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常住人口
40.59
其中:城镇
11.27
27.77
乡村
29.32
72.23
其中:男性
20.58
50.7
女性
20.01
49.3
其中:0—14岁
7.62
18.77
15—64岁
29.11
71.72
65岁及以上
3.86
9.5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2.1%。全县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平均上涨2.4%。
按照每人每年元(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人;当年脱贫人;贫困发生率3.43%。
表2年西和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西和县(%)
居民消费价格
2.4
其中:食品烟酒
7.8
衣着
1.4
居住
1.9
生活用品及服务
1.2
交通和通讯
0.1
教育文化和娱乐
0.9
医疗保健
1.7
其他用品和服务
2.7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5.17万亩,比上年减少0.36%;油料种植面积5.26万亩,比上年下降0.27%;蔬菜种植面积5.09万亩,比上年增长0.96%。全年粮食总产量14.76万吨,比上年上涨3.24%。有效灌溉面积9.64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87万千瓦,比上年上升6.8%。
表3年西和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4.76
3.24
夏粮
4.78
0.69
秋粮
9.98
4.51
#小麦
4.78
0.63
玉米
3.83
1.32
薯类
6.05
5.58
油料
0.74
19.35
#油菜籽
0.67
21.82
中药材
1.6
21.21
园林水果
1.78
28.99
蔬菜
3.43
22.94
肉类
0.61
0
#猪肉
0.55
-1.79
牛肉
0.02
0
羊肉
0.02
0
禽肉
0.01
5.25
禽蛋
0.16
6.67
水产品
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万元,比上年增长8%。
表4年西和县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4.57
铅金属含量
吨
.43
10.31
锌金属含量
吨
3.85
23.27
黄金
千克
.26
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万元,比上年下降71.7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合计万元,主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11%。
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增长3.6%。资质以上企业5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8亿元,同比增长12.62%。其中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76亿元,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29.12亿元,本年新开工项目项。
表5年西和县分行业项目投资情况
行业
投资额(亿元)
占项目投资比重(%)
项目投资
农、林、牧、渔业
13.97
采矿业
3.24
制造业
9.3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0.49
建筑业
—
—
批发和零售业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18
住宿和餐饮业
2.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23
金融业
—
—
房地产业
7.6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9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2.3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57
教育
5.05
卫生和社会工作
2.3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
五、交通、邮电、旅游
各种运输完成周转量.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05亿元,增长5.05%。年末电话用户38.46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3.3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4.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4.9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17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0.22亿GB。
全年旅游总人数达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3%。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六、商品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同比增长7.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同比增长22.6%,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同比增长9.9%;住宿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同比增长9.7%,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同比增长9.5%。按销售地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同比增长6.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万元,同比增长9.5%。
年西和县社会消费品零售业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完成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4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
1、城镇
6.5
其中:城区
10.0
2、乡村
9.5
按消费形态分
1、餐饮收入
8.2
2、商品零售
7.2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万元,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为万元,同比增长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万元,比上年增长15.5%。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2亿元,比年处增长12.63%;各项贷款余额62.57亿元,较年初增长12.54%,存贷比54.02:。
表6年西和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数(万元)
比年初增长(%)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8235
12.63%
#境内存款
8135
12.64%
#住户存款
13.78%
非金融企业存款
22.68%
广义政府存款
-10.89%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2.54%
#境内贷款
12.53%
#住户存款
7.53%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40.95%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
年全县学校总数所,其中普通中学29所,小学所;教职工人,在校学生数人。其中:幼儿园入园人数人;小学在校生数人,初中在校生人。高中在校学生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2%;
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广场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8%,其中城区有线电视有效用户户。
现拥有体育综合训练场1座,室内体育馆1座,公共健身设施完善。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其中:医院2个、乡级卫生院23个,诊所个(其中村卫生室个)、医院6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控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人,其中:具有资格职业医师人,职业助理医师87人,全县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卫生医疗保障体系。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人,年平均工资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10.0%。
表7年西和县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
指标
农村
城镇
绝对数(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元)
比上年增长(%
可支配收入
.2
10.0
.4
7.8
工资性收入
.7
1.2
.9
2.2
经营净收入
.9
6.2
.1
10.5
财产净收入
14.5
38.6
.6
33.2
转移净收入
.1
19.3
.3
18.7
消费支出
20.9
.9
3.7
食品烟酒
.3
31.1
.9
14.2
衣着
.6
38.6
.4
9.0
居住
.5
27.6
.8
20.5
生活用品及服务
.5
.9
.8
45.2
交通通讯
.2
-17.6
.1
-47.8
教育文化娱乐
.9
-0.1
.6
10.2
医疗保健
.2
49.4
.9
-4.3
其他用品和服务
96
-21.1
.3
56
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
十、环境保护
年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均控制在污染减排计划指标以内。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站1个,城区垃圾无公害处理率%;
注:1、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各项统计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农业农村局、工信、商务、社保、交通、邮电、旅游、招商、外经、环保、安监、金融、保险、教育、文体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西和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