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史话西和县名溯源

白癜风科研 http://baidianfeng.39.net/kycg
西和县名溯源

来源:甘肃史话丛书西和史话(袁智慧主编)

小编:欢迎有会讲民间故事和有故事资料的朋友联系我们........

西和县名溯源

西和县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和古代重要民族氏族的故乡。先秦时期县域北部为秦人先祖居住地“西垂”秦统一后,设立“西县”。秦汉之际在县域南部设立武都道;公元前年设立武都郡(治今洛峪镇),是陇南境内第个最高行政机构,管辖九县,范围包括今天陇南市大部分及陕西省西南部分地方。后来,由于武都郡址南移,“武都”地名也南移,先移到今成县,后移到天的武都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西和境内先后设立过南秦州、成州、南天水郡、长道郡、上禄县、长道县、汉源县等行政建置。

“西和”之名,始于南宋。南宋初期,居住在北方的金人向南扩展,与南宋敢权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今甘肃南部的天水、定西等地曾被金人占据。当时,今西和北部(包括礼县北部)为长道县(治今长道镇),从北宋熙宁七年()开始,长道县划归岷州(治今岩昌县理川镇)。绍兴元年(),金兵南侵,岷州告急,镇守此地的南宋大将员,将岷州南迁到所属长道县的白石镇(今西和县城所在地)。今西和县城南岷郡山为岷州南迁后的最初驻地后迁至今上城堡。十年后年宋金讲和,把“岷州”改为“西和州”。“西和”之名由此开始。

“岷州”改为“西和州”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岷州”之“岷”与金太祖完颜晏同音,宋金和好,必须册“岷”;二是宋金议和本为大事,故取“和”字;三是岷州原称“和政郡”,与“和”的意义相吻合,所以取名“和州”;四是当时淮西也有一个“和州”,不能重复,便在“和”字前面加上一个“西”字,改为“西和州”。为什么要加“西”字,因为,当时的岷州所辖地域范围已缩小,仅仅保留长道县及周边少许地方,具体包括三个县,即长道县、大潭县(治今礼县白关乡太塘村)、右川县(治今宕昌县理川镇)。岷州新迁治地在长道县境内的白石镇(今西和县城所在地),而长道县所辖地盘包括今西和县北部、礼县东北部和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部,这一地域范围正好是先秦时期秦国故地“西垂”的地域范围。“西垂”,本名为“西”。据《史记·秦本纪》等记载,秦人先祖称自己的居住地为“西”。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西”的意思为“鸟在巢上”。这种解释正好印证了秦人先祖的鸟图腾。秦人本为鸟部族,以鸟为图腾,“鸟在巢上”,意思为鸟部族居住的地方。同时,还有另一层意义。《尚书·禹贡》记载了“和仲宅西”的史实,即尧帝时期就有一族人称“和仲之族”,擅长天文观测技术,被尧帝派到西部来进行长期的天文观测,他们所居之地称为“西”,即后来的“西犬丘”“西垂”,具体为今天的西和县、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河谷平原。秦人本为东夷族之一支,秦人先祖既崇拜“鸟”,又崇拜“太阳”,因此,有专家称秦人先祖为“阳鸟部族”。秦人部族一直称自己的这块祖地为“西”。这里有他们的宗庙、陵园,以及城池,秦国早期的都城也在这里。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的第二年,首先来到陇右西垂宗祖之地,祭拜先祖,接着,秦朝在这块先祖之地设置“西县”。“西县”之地,又名“西犬丘”“西垂”。正是追溯这些历史,南宋朝廷将由岷州所改的“和州”前面加上一个“西”字,称为“西和州”,与淮西“和州”相区别。这就是“西和”名称的来历。

蒙元,西和州所辖范围再一次缩小,只剩长道县。至元七年(),撤销长道县,并入西和州。明朝洪武十年(),“西和州”降为“西和县”,“西和州”名称共存在年。“西和县”名称从明洪武十年()算起,至今已存在年。“西和”之名,从“西和州”到“西和县”,至今已存在多年。中华民国35年(),西和县、礼县进行县界调整,西和县所属长道镇以东的祁山、盐官等地划入礼县,礼县部分地方划入西和,形成今天西和县的地域范围。

TEXT

编辑:冯丹丹审核:杜宗皞监制:张继帅

关于西和在线

西和在线是一家集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hj/7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