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推荐:陈文华的生平
王镐,字子规,生于清光绪22年(年),西和县长道镇西团村人,民国时期西和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他自幼聪颖好学,先入私塾,后考入漾原书院(民国初期改称西和县高级小学堂)。年考入渭川自治讲习所(后改为天水自治学校。孔繁锦镇守陇南时又改为陇南军事学校,校址在今天水市秦城区玉泉观)①学习。
在天水读书期间,由于接触了新思想,目睹了北洋政府时期甘肃政治腐败,地方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从那时起便立志改革和发展家乡的教育,以教育唤醒民众。年从天水自治学校毕业,时年20岁。
毕业回西和后,先是在劝学所任劝学员,后任西和县第五区(民国6年设立,年后改为第二区)②区长。
先生任职一段时期后因觉“事无可为”,重萌“办学教书,发展地方教育”的念头。在时任西和教育局长田制井的支持下,联络长道地方知名人士,创办长道中心学校(今长道小学及西和四中前身),并长期担任教职。抗战期间长道小学升格为高级小学,他仍担任校长;民国三十五年(年)10月又被推选为西和县第二届参议会议员④;民国37年(年)以后婉绝一切公务,赋闲在家。解放后因家庭成份原因及“历史问题”被判劳动改造一年,年在甘肃省定西县天兰铁路③施工现场劳动中不幸病逝,时年54周岁。
“沧海桑田,岁月荏冉,苍茫沃野,道不尽情义风流;清风明月,万千英魂,欸(ai)乃汉水,叹几多潮起潮落”⑤。王镐先生,生于清末乱世之际,少年满怀“云程浩大”之志,虽熟读四书五经,精于三礼,然因举业停科,未博功名;青壮之纪“德深学邃”,逢国家内忧外患,于是恪一介书生之力,奔走乡间,矢志以教育报国,根植闾里,启迪后生。先生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德、言、身、行”的教育理念,受其蒙诲各行各业成绩斐然者不乏其众。先生不仅痴诚教育,同时他和里睦族,事嫂如母,视姪如子的孝友家风;积德修庙,保护遗存,开渠引流,造福桑梓的趣事逸闻至今仍在长道,乃至毗邻的礼县盐官、永兴等地广为流传,为后世所传颂。笔者虽是王氏后辈,与先生非亲非故,然从小便从祖辈相传的关于先生轶闻中对其深感钦佩和崇敬。一直以来致力于搜集先生的幽古趣事,但憾于时易物移,锱铢湮没,史料遭炬,仅以口耳相传,知先生之事寥寥。今遍访先生后代及梓里先辈,查阅部分历史文献遗存,集散碎的记载对先生之往昔作以整理,其目的是让我辈重温先生之道德人品,永远缅怀和铭记先生之功绩,以期继承并发扬光大。(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力西和县长道镇西团村人,陇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致力于西和地域历史文化,民俗、人文资料挖掘、整理工作。
注释
①天水市《教育志》
②长道镇西团村张俊(已故)老人回忆资料
③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于年5月开工修建,到年仅完成全部工程的13%。新中国建立后,与年4月开工,年10月通车。
④朱绣梓纂修《民国西和县志》
⑤引用《文化礼县》.11.12“七点半文艺沙龙(第四期):何氏宅院与乡绅文化探究”何书毅先生发言
崛起中的长道中心小学西和县第四中学位于漾、汉两水交汇的长道镇西团村,这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学校前身为近代教育孕育出的长道小学,年附设初中,年附设高中,年更名为西和县第四中学。
奋进中的西和县第四中学往期回顾
陈文华的生平
记西和县革命烈士—郑国娃同志
租售!西和西美国际对面1~7层楼房租售!
西和一夫妻因高价彩礼导致婚姻最终破裂…
西和森美KFD汉堡店全面复工,5月福利曝光!
张纳枚:写给最美逆行者赵丹丹们
幸福西和App请您吃免费的午餐
两箱起送,西和新鲜鸡蛋送货上门!
西和城关九年制后门、刚泰大酒店隔壁有房出租!
西和县人民法院全城悬赏这18人!举报重奖!
请点亮下面“在看”,让更多人观看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