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
很多高明人都离开家乡走进城市或者在城市出生
你对家乡历史知多少呢?
高明论坛将分期推出高明乡村历史
并推出各镇街乡村的交友便民群
欢迎各位加入!
注:以下资料来源于《高明县地名志》(年出版)
湾渡
曾名东社,俗名湾肚。在高明镇北偏西6.5公里,属高明镇。有47户,人。昔日疆滘水通西江时为官窦圩(已废)泊船处,俗称湾渡(渡指船),故名。王姓原居古耶大地(疆滘溪之西岸),迁东岸后,故曾取名东社。又因水道弯曲,形似肚状,俗名湾肚。继王姓迁此后,清咸丰年间(~),黄姓由西安江尾迁此。聚落沿河流南北走向呈带状,村舍多为砖石瓦木结构。耕地亩,鱼塘2亩,山塘30亩,林地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甘蔗、并饲养生猪、鸡、鹅等。设初级小学1所。西安农场一官当公路经此。
苏村
片村。在高明镇北偏西4公里,属高明镇。有户,人口。在西江河畔,历来是鱼米之乡、鱼肥、草茂、禾丰,村民取鱼、草、禾三字组合的苏字为村名,名苏村。现村中有7姓,南宋咸淳年间(~),王姓从山西省太原迁富湾官棠再迁此,杨姓从明城禾仓迁来。明永乐年间(~),关姓从南海县吉利迁高明镇新村再迁此。明嘉靖年间(~),陈姓由南雄珠玑巷,区姓从南海县茅岗迁此。后有谭、李2姓迁来居住。聚落沿西江河由北至南分关家头、深巷、帅堂、大巷、水社、陈家、村尾7坊,绵延带状,村舍多为砖石瓦木和砖混结构耕地亩,鱼塘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甘蔗,并有繁殖鱼苗为主要副业。
村人关捷先,明崇祯七年(年)中进士,授江西省上绕县令,后升吏部文选司郎中。关振宗,明万历三十四年(6年)中举人,任建宁府同知。王载望曾参加编纂《高明县志》(康熙二十九年版)。王家宪,清乾隆十六年(年)中进士,任河南省延津知县。旧有八景:莲池洗面、石滩晚钓、榴李垂阳、市咀问津、水社观澜、树角无心、圣堂雾钟、横蛋渔歌。村尾基顶处曾建有七层八角,高约32米的文塔(年已毁)。设完全小学1所。有简易车道通西安农场一官当公路。
西黎
原名西边,曾名龙船岗。在高明镇西北2公里,属高明镇。有76户,人。因处罗俊片村的西边,故原名西边。又以地貌形如龙舟,曾名龙船岗,后因村居黎姓得今名。南宋乾道年间(-)黎姓从三洲伦埇大荫山迁此定居。聚落沿公路西南侧南北走向呈混合状。村舍多为砖石瓦木和混凝土结构。明、清时期农业以种桑养蚕、养鱼为主。耕地亩,鱼塘亩。主种水稻,蔗基鱼塘为副。黎庆余,南宋乾道二年(年)进士,因殿试不入词垣,弃官隐居伦村后大荫山。有完全小学1所。西安农场一官当公路经此。
西头
在高明镇西侧,属高明镇。有户,人。村处犀牛山头部,故名。后简写今名。村东侧原为塘基头村,后两村发展连成一片,现统称西头。元皇庆二年(年),关姓从南海吉利迁沙圳岗尾市再迁此,关氏宗祠有联云:“春回犀岭,瑞献螺峰”。甘姓从人和岑水迁此。元延祐年间(~),钟姓迁此。年罗、李2姓从云浮迁此。黎姓从南海大地黎迁此。聚落沿犀牛山西南麓东西走向呈带状分布,村舍多为砖瓦木结构。耕地亩,鱼塘亩,林地19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关继书,清康熙年间曾任宁津知县。澳门同胞关本、关良父子在澳门经营“东电工程公司”。先后为家乡捐建三洲镇中学“关本教学大楼”医院“关黎丽容楼”。设完全小学1所。
新亨
原名坑心、新坑。在高明镇西,属高明镇。有53户,人。明天顺年间(-),王康宁从苏村来此养鸭定居该处三山环抱名坑心。后迁到高处建村,取名新坑,又取“坑”的谐音雅称今名。建有王氏宗祠,门联曰:“东周祖籍泉流远,南宋先支世泽长”。聚落呈块状,村舍多为2-3层楼砖混结构房。原有耕地50亩,鱼塘19亩,林地5亩。年10月全被征用建设新县城,村民转为高明镇居民。王昌时,清康熙年间曾任四川省巡检司。
湾渡、苏村、西黎、西头、新亨村
或荷城各村的朋友可以加荷城微帮手
拉你入乡村交友便民群
↓↓↓
你想了解你们村的乡村历史吗?
我们将每天推出高明各条村的历史
敬请期待!
如果你对你们村的历史有所了解,
或者有你们村的图片,
可以长按识别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