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工作室 https://m-mip.39.net/fk/mip_9375283.html年3月8日中午,贵州纽绅教育集团旗下贵阳市花溪区英语实验学校9年级8个班多名学生、校领导、9年级教师和相关家长,召开“中考誓师大会”。我应邀作演讲。此前,3月5日我利用大半天时间跟老师、同学交流互动,试图对他们的心态、生态有所感知。有时,他们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所用的一个概念,令我咀嚼久之。这让我感到科研工作的趣味。我觉得应该有更多机会把自己读过的书、脑中的思考,跟真实世界的细微之“态”去对接碰触,看它能闪出怎样的火花。这里把我演讲内容整理出来,内容有较大扩充,有几处属我以前文章内容,但此文梗概仍是我演讲内容的梗概,以颜色标示。如下:尊敬的李校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这么冷)的天气,让人感到同学们火热的心和强大的气势,我祝愿并且相信天后同学们一定会取得非常棒的中考成绩!说实话,每到这种迎考“誓师”会场,我有些为难。一方面,校领导、老师可能觉得同学们目标不够明确(没能瞄准哪所明星高中)、动力不够充足,希望我来鼓励大家、“提振”士气,燃起对未来的憧憬;另一方面,连班主任老师也感觉到,现在同学们每天被填得满满的,各种要求背的、写的知识内容和做的练习题,从早到晚“无缝连接”,无法有自己的时间,而来自老师、家长的压力和各种关于中考前途的暗示,也让同学们情绪无处疏解,它也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也许真正上战场,需要身体的“冲”和鼓足勇敢拼杀的精神,但备考,更需要心态的安宁和思考的笃实。我像你们这个年龄时还没有这种“誓师大会”,但想考上好高中的心应该是一样的。我想其中应该有三样东西。一是大家要有安宁、平和的心态,让自己初一初二、平时学到的、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在中考时“正常发挥”出来,虽然有些同学平时学得好、基础打得牢,有些同学平时学得不好、基础没打好,但无论如何自己肯定已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我们中考时设法把它发挥出来、不要丢分。这里的道理在于,我们固然应该强调平日的计划执行和知识积累,但无论平日做得怎样,临到接受考试、检验时,我们总应该守住我们平日已有的积累、把自己现有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这项自己已有的“基础财富”在我们接受考试、检验时应该很管用,而把它正常发挥出来,并不需要我们再去临急奋斗一番,而只需我们保持安宁、平和心态,对已有知识财富稍加记忆、梳理、贯通就可以。二是在老师带领与指导下,自己再加把劲对照考试要求,做一番查缺补漏、补短板、强弱项的功夫,让自己考试时能较好发挥或“超常发挥”,争取更优成绩;但这也应该踏实、笃定去做,不能急,也急不来。这样就可以了。我想给大家的第三样东西是把中考放在人生成长的大图景中,让我们把它看得更清晰、理性一些。所以,我今天的讲题是“同学们,笃定修炼天,给自己一个人生的骄傲”。我想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跟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三句话;第二部分是跟学校领导和老师分享三句话;第三部分是跟同学们分享三句话;最后是跟所有“纽绅教育”的学子,包括未来的“纽绅教育”学子们,分享我个人对“纽绅(NewCentury)”二字的理解。我跟老师和同学分享的第一句话是,优胜劣汰的宇宙法则无处不在、无时不发挥作用。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件事,中国就做得非常好;前天,也就是3月6日,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就说了一句话,“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还说“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提出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这就是理解并运用了科学或者说“宇宙法则”;这就让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相反,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初也迫切提出要让美国“复工复产”、力图实现美国经济增长,但由于他们没有像我们党那样“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追求,没有像我们党中央那样能够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及时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要求并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救治要求、周密部署并坚定实施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没有像我们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坚强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那样的显著优势,所以,无论他们说什么、怎样说,只要其思路、战略、举措乃至领导体制、实施效能违背宇宙法则,其国必受严重疫情的肆虐。像美国、英国等早期甚至不能确定公众“戴口罩”对疫情防控的关键作用,这些违背科学、宇宙法则的认识和做法,当然让好多西方国家至今仍处在被疫情肆虐的水深火热之中。这也让我们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中央概括提出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精神之所以有效、伟大,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含有我们所说的宇宙法则。疫情防控当然是现今全球乃至人类史上的大事,但即便像你我这样的个人小事,也无逃于优胜劣汰的宇宙法则。一个人若自小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性,则他/她一辈子过不好;像我在家中如不好好尽做丈夫、父亲的责任,则我的家庭搞不好,严重的话会导致家庭解散。你我走在外面马路上如不遵守交通规则、科学和宇宙法则,或者被交警罚款,或者被法律制裁,或者身体乃至生命要遭受惩罚、毁灭。是的,我们人(乃至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守宇宙天理法则,都必然是优胜劣汰。所以我们人只能去努力把事情做对、做好,否则就要遭惩罚、被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中考没考好、分数不高、成绩不佳,就要“遭惩罚、被淘汰”,它仅仅意味着那些明星高中招生录取时有他们的分数线,你分数没达到就进不去,就只能进一所差高中或职高。核心在于,中央把握和遵循科学、宇宙法则,提出教育最重要是帮助学生立德树人、发展素质,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要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包括要求那些明星高中招生不能“唯分数”;甚至整个教育都必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想法做法。当然,中央提出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不意味着你要四面出击、样样都学都做、什么都发展;人的成长要遵守宇宙法则,在德、智、体、美、劳等重要方面不应忽略,在此基础上,习总书记年5月30日提出你要“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这样你的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有老师提到,能上“纽绅教育”办的学校,家庭往往比较有钱,有些学生就觉得反正家长能帮我找一所好高中上,或者反正家里会有一间店让我去经营,我就用不着努力向上了。这就涉及人的资源与能力之间关系的问题。物理化学家徐光宪说他们家家教“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激励孩儿们用功读书、学习技术,不依赖家庭,“这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这家教提示,人拥有资源,不如拥有技能;我以为,它符合我们说的宇宙法则。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食材资源,有能耐的巧妇无法做出餐饭,但纵有一堆食材,我不会做饭,也只能面对一堆生食材饿肚子,正如面对一堆建材,我无法有温暖舒适的房间住。而在一个开放贸易体制下,资源是可以为能工巧匠交易获得、有效利用、带来利益的;相反,资源若无能力加以有效利用并带来利益,它就只是原材料而已。《新概念英语》第4册有一篇文章《人和星群(OfMenandGalaxies)》,讲决定我们进化的是环境(theenvironment),但这种环境不再像过去那样主要是物质资源,而是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thethingswebelieve)”;该文举例说,非洲的摩洛哥与美国的加州,它们同是地球上纬度极其相似的两块地方,同处于气候相同的两片大陆的西海岸上,自然资源可能也很相似;但它们目前的发展却全然不同,这并非因为两地的人不同,而是因为两地人“头脑里的思想”不同。那是说,拥有资源并非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人拥有思想、知识和能力,能够有效利用资源、造就福利。其实,前面我们讲全球抗疫,中国做得那么好,美国等国做得那么差,决非美国拥有的物质资源乃至科技资源不如中国,而是因为中国人“头脑里的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当然也体现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那是说,人拥有资源不如拥有知识和能力。实际上,资源之所以有用,全在于人拥有知识和能力,能用好这资源并带来好处。一辆好车,你若不具有驾驶的知识和技能,它足以让你丧命。甚至我小时读过的课文《黄生借书说》说,书籍作为刊载知识的资源,拥有书籍资源的藏书者、天子、富贵人,反而不知利用这些资源,不读书,书籍资源往往遭遇“祖父积、子孙弃”的情形;非独书籍资源如此,天下其他资源亦如此,人只有得来辛苦,才知珍惜和利用;人得来和拥有资源若太容易,则往往将它们束之高阁而不用。今天的图书馆资源、电子书资源丰富,但有能力且愿意有效利用者少。我的看法,获取和拥有资源固然不易,而拥有妥善运用资源、带来利益的能力更难。俗语讲家中拥有财富者自身无技能、就会“坐吃山空”,但现今社会,人若只是“吃”,实际上吃不了多少资源,严重者在于,有权者会遭人“围猎”,有财者亦会被人“围猎”,各种投资理财的套路和“坑”无时不在诱惑你、等着你。山珍海味,你肚子能消耗者有限,但你一个按键就可以把上百万上千万的资金投进去、有去无回。所以,家庭条件好、有钱的同学,你若不好好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见识辨别能力和经营能力,家中资源或者会在你手里败光,或者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烦恼和痛苦。习总书记在年2月25日重要讲话中援引古语说“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理解,家长通过能力和辛苦创造和积累财富固然难,但自己接手并持续拥有好、经营好这财富更难,非让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而拥有打理好这财富的知识和能力不可。好了,在《论语·阳货篇》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行而百物生,天虽不曾言,但我们现在知道,宇宙天理法则不曾须臾有离。为遵守这天理法则,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向上,具有知识和能力,把事情做对、做好。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成长,这就是我们人的进化。其中,我请同学们保持三重健康,一是身体健康,二是观念(知识)健康,三是行动力(执行力、能力)健康,并在这三重健康的锻炼、修炼、磨砺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韧性。我跟老师和同学分享的第二句话是,每个人都难,区别在于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先甜后苦”。大家已经知道我们必须学习、成长、进化,但在这过程中常感觉苦,甚至觉得每天都这么苦,像在隧道里暗无日光。这当然有我们所学方向或领域是否合适的问题。杨振宁就说:“如果你念得相当苦——中国过去常说苦学,我是不赞成的——就不妨想一想是不是做别的事对你本人和社会都更好些。比如你到一个小工厂去。由于你有初步的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加上你对世界的了解较多,你也许在那里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有这样条件的话,一味苦念物理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还有一次,某期刊介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他“终日计算,沉思苦想”;杨振宁看了后对“苦”字不赞同,说:“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物理学研究没有‘苦’的概念。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它对你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这表明,一个人学一样东西、做一样事情不能总是苦,一定要有兴趣、吸引力,让人感觉甜头和价值。但是做任何一样事情都必须经历艰苦的过程,就像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也是基于这个道理,习总书记在年2月14日春节团拜会上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奋斗是长期的,奋斗是曲折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所有人都难,上至大国总统、下至平民百姓,甚至平民百姓更容易,每天弄几盘新鲜小菜饭一吃,住自家农村房,不用去操很多心,总统每日面临的事务和难题数之不尽,无能力和毅力根本无法应付。有趣的是,有能力毅力的人都经由吃苦奋斗而把自己磨炼出来,先在苦中与困难抗击,再到自己完全能驾驭困难,到最后能熟练操作、得心应手。有如钢琴家之挥洒自如、演奏名曲,他早已从自己少小时不适应、苦涩、生硬操练钢琴,经由苦练,进化到适应、习惯、熟练乃至喜爱操练钢琴。猴子跑得快、能攀爬,但它总基于本能,不愿吃苦;而人要辛苦地研制交通工具,要辛苦地学会驾驶,最后却能舒适地比猴子跑得快、飞得高。同样道理,一个人少小时不用功、好吃懒做、浪费光阴、偷懒耍滑、任性,等人生到了一定阶段,困难就会自动找上门来,让他/她感觉麻烦多多、困难重重、苦不堪言;其实他/她这时也想改好、也想努力奋斗,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吃懒做、偷懒耍滑早已“长成”他/她的第二天性,深入骨髓,改起来要比少小时更加困难十倍百倍。所以,同学们,你要认清其实每个人都难、区别只在有人先苦后甜有人先甜后苦;而先苦后甜的路径是一条顺径、捷径、符合宇宙天理法则的大道,那么你就安心自少小时努力用功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好在每个人都拥有差不多的人生起跑线。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生遗传资源、生命资源,屈原《离骚》讲“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人有了“内美”之质,尚需加以修炼而发展“能”。我常说每个人身上不但有父母的基因,而且人类的基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美的自己,原因在于每个人身上都赋有禀赋和潜能,都通过遗传不但带有自己父母的基因、而且带有人类种群的基因。这是说,人之所以能达到某种成就,首先是因为人身上赋有某种潜能,而你也可能碰巧赋有这种潜能;当然,你身上究竟赋有哪种潜能,我们无法预知,只能通过教育、训练和职业机会去探知、去发现、去发展。物候学家竺可桢说,一只雏燕出世才3-4个月,毛羽才丰,秋天一到,就远渡重洋,白天以太阳导航,夜间以星宿导航,飞行数千公里,到从未问径过的地方去;这雏燕为何能认知途径呢?因为雏燕发育不但有个体发育(ontogeny)而且有种系发育(phylogeny)。同理,我们每个人个体的基因都储存有人类种群无数代个体的经验和信息。每个人的时间资源也差不多,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每个人都得花去吃喝拉撒睡的时间才能存活,才有余力来学习和工作。尤其是中国,全国已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每个人都拥有努力奋斗、先苦后甜、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起跑线。但是,人生努力奋斗、先苦后甜的修炼之路要趁早。古人所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完全符合宇宙天理法则。园艺学家吴耕民说人年轻时学习,脑力最充沛,所学到的知识“如以刀刻石,深入脑中,至死不忘”,刻时虽然费劲费力,但因学得早,一生中可用,最经济合算;待到年龄大了,理解力增强,虽然易于学懂,但“如以刀剖水,一剖即进,但刀一拔出,水即合而成水平”,知识不易留痕迹、入脑中,或不久即忘。这是说,人年轻时的资源最可宝贵,但也经不起浪费、耽误,宜早加妥善利用。实际上,前文《黄生借书说》亦感叹人生要惜取“少时之岁月”。好在一个人趁少小、年轻时事事认真、刻苦历练,“天不我欺”,定有回报。我认识一位理发师,他就说只要苦练,就练得出来技术。比方说,我们通常都是靠左右两只手配合着做事,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右撇子”;我们拿筷子夹菜、拿笔写字、用手提东西抱小孩等,多是用右手惯了,甚至拿筷子夹菜、拿笔写字等根本就用不了左手。但在理发行业,如果不能把左手也用起来,就很可惜,效率和技艺就要差一大截。比方顾客坐在座位上,眼睛看前方镜子;理发师站在顾客身边,一边看顾客的头,一边看镜子里顾客头发被理的进展状态,一边用手给顾客理发。就像你看一只鸡蛋,左右前后不同角度看到的鸡蛋形状是有区别的。理发师呢,一会儿到顾客左边,一会儿到顾客右边,一会儿到顾客后边,但无法到顾客前边、挡在顾客和镜子之间;在这过程中,如果理发师只能用右手给顾客理发的话,那就很受限制、很不方便,这时最好左手也能拿起剪子给顾客理发,如果理发师站在顾客左、右、后边理发时左右手都能配合用起来,那就会大大方便理发师技术和艺术的发挥,其动作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但我们很多人自小用右手惯了,无法用左手理发。于是他就开始训练用左手给顾客理发,起初很多同事都嘲笑说他无法做到用左手理发;看到同事嘲笑的神气,他就微笑着对他们说“世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此话一出,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做美发业已整三年矣,深感自己要训练用左手给顾客理发是一件极困难之事,但正是这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激励着他,让他坚持了下来。训练用左手理发遇到很多困难,他很多时候是把剪刀藏被子里自己偷偷练,甚至坐在回老家的大巴车上也时刻用左手拿着剪子做理发状,有一次他在被子里拿着剪刀训练时睡着了,手被剪刀伤到,手和被子上都是血……这样苦练了两年后才开始试着用左手给顾客理发;当他后来能开起左手顺利给顾客理发时,心情无比喜悦!他说一个人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做到,你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做到;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神仙也救不了你。选择相信,终会成功!我跟老师和同学分享的第三句话是,做强大自己是硬道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有一句“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它实际上是强调要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抓住机遇,奋勇前进,做强大自己。我注意到你们标语“势闯雄关·中考必胜”中的这个“势”字。我为什么强调要做强大自己、造成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形势呢?因为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境:比如,很多人在单位工作,常说单位让他/她做的工作他/她不喜欢;你们学校也许会说,我如果不分快慢班、不注重抓学生中考成绩、不注重升学率,那所在行业、市场、家长会“差评”我们学校;甚至我也可以说我们单位对我的科研考核我不喜欢、不擅长。好多人都遇到这样的困境,怎么办?我发现,人但凡活在世上,你所在单位、系统、行业、市场乃至家庭,肯定会对你提出要求。这时,你要么按他们现行的要求去做,要么按你想、你喜欢、你愿意的去做,那你就要付出加倍努力,就要更加忍受别人的不理解或歧视,坚毅出品、美好展示,出精品出拳头产品,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赢得你所在单位、系统、行业、市场对你的认可。这里有一个理与势的关系问题。单位提出那样的要求,它有它的道理;你按自己兴趣特长去做去发展,你有你的道理。关键是要做强大自己,造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形势,这才是硬道理。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要按你生活的去想。你当然最好“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因为这样你的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但如果这个“自己最好的方面”没做好、“最好的我”没做到,则你没力量,就只能随波逐流,被要求,按自己“被动”生活的样子,按所在单位、系统、行业、市场对你的要求和约束,去生活,去想。所以,人走这两条路中的哪一条是一场赛跑。让我们加油,努力按自己想的去生活!不要沦落到只能按我们“被动”生活的简陋样子和狭小空间去困想呆想!年3月6日拍摄接下来是第二部分,我跟学校领导和老师分享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要设法帮助同学们,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能成长”。我们学习习总书记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他说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个人理解,“实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出成绩、能兴邦,而且在于我们“立德树人”也必须通过让人做事、实干、做实事来实现。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我们人通过行为习惯而培养道德品格。他说:“道德德性在我们身上的养成既不出于自然,也不出于反自然。自然赋予我们接受德性的能力,但这种能力通过行为习惯才获得完善。”我们通过运用美德才获得美德,就像我们通过做事而获得技艺一样;就像通过造房子而成为建筑师,通过弹竖琴而成为竖琴手一样,我们通过做公正的事情、节制的事情和勇敢的事情而变得公正、节制和勇敢;简言之,一个人所做的活动怎样,其道德品格也就怎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所做活动的性质,因为我们(在道德上)成为怎样的人就取决于我们所做活动的性质。哲学家罗素认为,人身上的本能可以改变,关键是我们为人的本能所找到的出孔的性质(thenatureoftheoutlets)如何,本能的表达形式也就如何。建设性技能是人的本能的伟大训导者。给人的本能赋予合适或正确种类的技能(建设性技能),人就变善;赋予错误种类的技能(破坏性技能)或什么技能也不赋予(游手好闲),人就变恶。教育或社会重要职责在于为人在青少年时期的旺盛精力找到合法的出孔(legitimateoutletsforenergy),于己、于人、于社会均有益。这里,习总书记的一段话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他在年10月23日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讲:“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这是真正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一定要抓好。”总书记还强调要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让全体人民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此,我想到如下十个小点。(1)一个人一旦从小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观念、心态、行为习惯,则必将害人、害己、害家人、害社会,真是不得了!我自己亲友中间就有这方面实例和教训。即便他们到了一定年龄阶段,自己想改也很难,坏习性已固化在他们身上。这种情形很普遍。甚至一些学生也深受其害,因为学生往往只在学校学知识、做题答题往往“只用脑子”,慢慢就演变成四肢不勤、不爱动手脚动身子、不爱劳动的懒人;学校可以让你只动脑理解记忆、解题答题,但到了社会上、生活中,无题可“答”,却要你用手脚用身心做很多事,但因长久学校生活并未在这方面打下基础,是以为难。(2)所以,学校、老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能成长”,从小养成愿意劳动、习惯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的观念、心态、行为习惯。这不仅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源泉,也是培育美好道德的路径;按上文所说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罗素的见解,它有助于培育践行习总书记年5月4日在北大讲话中所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3)9年级《语文》上册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提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那是说人的品德中最重要是他/她要做一项(建设性)事业,不能无事可干,人的坏行中最恶者是懒;该文还援引“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和“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这两种孔子所说难以教诲的情形,同时援引唐朝名僧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这都说明让学生“有事做、能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我认为做事之所以有“能成长”之功,原因在“做”和“完成”这两个动作;有说“完成比完美重要”,因为“做、完成一项事情或业务”是人在世上的必履功夫,而英语ac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ezx.com/xhxhj/1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