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
国内
中国7月16日将启动碳排放配额交易制度
《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信息报道称,中国将从7月16日起启动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制度。通稿中称:“据了解这个问题的消息人士说,中国自周五起(7月16日)将启动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制度。这个制度的启动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其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份额将增加两倍。”
报纸援引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明的话报道称,1公吨二氧化碳的配额平均价格可能为6.18至7.73美元。
报纸指出,最初将有个获得买卖这种配额机会的电力公司参与计划。报纸写道:“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官员称,碳市场有助中国减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在年前达到减少排放的目标,在年钱达到碳中和和零排放。”
《华尔街日报》的资料显示,中国官员称,计划名年把水泥、铝和钢铁部门加入这个计划,尽管还未确定期限和规模,但下一个计划将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石化与8家央企签约!涉光伏风电、绿电制氢、化学储能等领域
7月11日和13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北京先后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各自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协议,中国石化和签约央企将充分发挥各自人才、技术、产品、平台等优势,强化沟通交流,深化务实合作,特别是加强在光伏风电、绿电制氢、化学储能、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油品供应及高端化工材料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玉卓、总经理马永生先后与航天科工董事长袁洁,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总经理江毅,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总经理董昕,中国电子董事长芮晓武,东方电气董事长俞培根,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总经理曹江林,新兴际华总经理贾世瑞,中国广核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座谈并参加签约。各方表示,将充分发挥战略协同效应,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强化在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推动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喻宝才、李永林参加。
来源:中国石化报
华能甘肃陇东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开工
7月10日,华能甘肃陇东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在庆阳市开工建设,这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能源转型,开发建设的又一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基地建成后,年生产清洁电力约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万吨。
庆阳市煤炭石油资源富集,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具备建成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先天优势。年3月,华能集团与甘肃省政府签署了推进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开辟了陇东风光煤电运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新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源行业又一次站在了能源转型变革的前列。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画出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提出了总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煤炭资源基础能源作用,解决好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中国华能给出了“风光同场、煤电一体”的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建设方案。
建设过程中,万千瓦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按风光同场、风机混排的方式布置,规划建设万千瓦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和万千瓦调峰发电机组,并配置60万千瓦/千万时的储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风光同场项目。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规划建设2台万千瓦调峰电源,依托宁正矿区核桃峪煤矿和新庄煤矿建设的煤电一体化项目,燃煤通过输煤栈桥直达电厂,建成后每年就地转化原煤万吨,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在储能方面,将按照新能源总装机的10%进行配置,在采用传统电化学储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重力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等多种储能形式。
同时,依托“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外送线路,实现“风光储输”一体化,推动清洁能源最大化利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每年输送到山东的清洁电力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山东当地原煤消耗万吨。
基地建成后年发电量超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可产生落地投资超0亿元、年税收4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8万个,将更好服务于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甘肃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深度转化,有效促进东部省份绿色低碳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全球首台抗台风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阳江落成
北京7月14日电从三峡集团获悉,7月13日,我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搭载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场顺利安装,为未来我国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被称为“未来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技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探索。与传统固定于近海海床上的风电机组相比,漂浮式机组可实现在深远海部署风力发电机的愿景,在获取深远海域稳定优质风电资源的同时不影响近岸渔业、养殖业、通航及其他相关产业活动。
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年起,依托广东省有关科研项目,三峡能源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相继攻克了抗台风机组、半潜式基础及系泊系统、动态电缆设计、一体化安装及拖航、风机+平台一体化就位等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主要方案均为国内自主的核心技术。
“该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5.5兆瓦,计划于年底投产,每年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出万度清洁电能,同时减少标准煤消耗5吨、二氧化碳排放13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该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网
首艘1.5万吨动力定位穿梭油轮竣工交付
中国海油14日宣布,我国首艘1.5万吨动力定位穿梭油轮北海新希望号,在江苏南通竣工交付。它是为新近投产的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量身定制的“浮动油管”,将承担海上生产平台原油外输的重任。
中国海油介绍,动力定位穿梭油轮专门用于海上生产平台与陆地之间的原油运输,被称为“浮动的油管”。它配备有动力定位和艏部装载系统,可以在深海及其他复杂海况条件下定位,快速、安全地连接海上生产平台送出的输油软管,并接受海上生产平台外输的原油。
北海新希望号将服务于刚刚投产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预计今年8月完成首船原油外输。
“深海一号”能源站所在的陵水海域为台风多发区,面临复杂的风浪条件,使用普通油轮无法保持特定的安全距离和区间角度。而适用海域、海况条件范围更大,安全系数更高的动力定位油轮成了唯一选择。
在业内,一艘动力定位油轮的载重通常在10万—12万吨,而北海新希望号的载重仅有1.5万吨,是普通动力定位油轮的十分之一左右。这就好比将一艘航空母舰的各项功能集成到一艘潜水艇上,其设计、建造在国际上暂无经验可以借鉴。
中国海油国贸公司北海新希望号项目负责人李军表示,该船1.5万吨的载重设计不但能满足能源站凝析油外输需求,还具有安全高效、技术先进的特点,能在复杂的海况天气环境下,快速反应生产作业的调度安排。
北海新希望号于年11月签订造船合同。面对新冠疫情影响,中国海油项目组制定“多场地模块分段同期建造模式”,仅用11个月完成船舶建造,相比于全球同类型船舶工期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中国海油国贸公司董事长刘大平表示,北海新希望号的竣工交付为今后国内动力定位油轮的建设和深水油气项目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装备制造及运营能力。
来源:科技日报
国际
外媒:沙特与阿联酋就石油增产政策达成妥协
当地时间7月14日,据媒体援引内部人士的消息称,沙特与阿联酋已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及其非欧佩克伙伴国(OPEC+)框架内的石油增产政策达成妥协,沙特同意将阿联酋的减产基准调高,以换取阿联酋同意将整体减产协议从年4月延长至当年年底。
同一天,阿联酋能源部发表一份声明称,目前相关审议工作仍在进行,尚未就减产基准线与OPEC+达成协议。
此前,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伙伴国原本计划于本月初举行会议,就下一步生产规模展开协商。然而由于分歧严重,各成员进行了多轮磋商,会议一再延期。
沙特提出小幅增产方案,主张欧佩克各成员在8月至12月将日均产量逐月增加40万桶;同时希望延长当前执行的减产协议至年底。这一主张得到了除阿联酋外的全体成员支持。阿联酋方面认为,目前讨论延长减产协议为时过早,如果要接受延长条件,必须同意将阿联酋的原油日产量大幅提高。沙特对此明确反对,称不应为阿联酋一个国家的诉求牺牲整体利益。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欧盟拟从年开始征收“碳边境税”
欧盟委员会14日推出“碳边境税”征收计划,拟对进口的钢、水泥、化肥以及铝等碳密集型产品征税。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称,“碳边境税”拟从年开始实施,此举将有效保护欧洲企业,使其不会因采用更高环保标准而处于竞争劣势。相关征税方案将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兼容。如相关产品在原产地国已被征收碳税,那么进口商可以申请碳税减免。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提议,年至年为“碳边境税”实施过渡期,在此期间,进口商需监测相关产品的碳排放情况并予以汇报。
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年率先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欧盟方面此前表示,征收碳边境税将确保欧盟气候政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避免“碳泄漏”。
来源:第一财经
南非恐将面临燃料短缺问题
据南非广播公司网站7月14日报道,南非汽车协会(AA)警告称,受夸纳省暴力事件影响,南非未来几天可能面临燃料短缺问题。位于德班郊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大原油精炼厂SAPREF宣布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暂时停止运营,SAPREF在南非汽油产量中占比约三分之一。AA发言人雷顿·比尔德呼吁南非公众不要感到恐慌,目前南非燃料仍然充足。
来源:商务部
哥伦比亚期望通过近海油田来振兴其石油工业
哥伦比亚石油工业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和艰难的开端后,哥伦比亚能源部长正押注于海上石油勘探热潮,以此来重振对经济至关重要的油气行业。二十多年来,哥伦比亚一直缺少重大的油气发现,再加上缺少已探明的石油储藏,这些对于哥伦比亚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新兴的国内安全危机,政治动荡的加剧、全国性的反政府抗议以及最近与哥伦比亚规模最大的游击队“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theFARC)之间的和平协议近乎失败,都使这些问题更加恶化。哥伦比亚政府希望通过支持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岸的石油勘探来增加油气储藏并且最终提高萎靡不振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
由于哥伦比亚经济大部分依赖原油,所以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并且哥伦比亚经历了GDP萎缩百分之六点八的糟糕的之后,迫切地想要重振经济。尽管年哥伦比亚政府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签署和平协议,大部分的哥伦比亚领土开放油气勘探,但是所期望的哥伦比亚油气储量增长并没有出现。年6月1日,哥伦比亚矿业和能源部宣称,年底的探明石油储量同比下降了11%,为18亿桶。那些石油储藏生产寿命短暂,仅仅六年多一点,远远低于哥伦比亚的任何一个产油邻国,包括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巴西和圭亚那。天然气储量也在下降,相较下降了6.9%,降至2.95万亿立方英尺。
由于哥伦比亚经济和财政依赖原油,这在伊万·杜克总统的政府中引发了巨大恐慌。将近十年前该国曾寄希望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和生产。据估计哥伦比亚拥有将近七十亿桶可开采页岩油和55万亿立方英尺的页岩气。哥伦比亚引入水力压裂技术已经引起大部分人的反对。哥伦比亚的最高行政法院——国务院,分别于和暂时禁止这一有争议的油气开采技术,所以这一计划基本处处受阻。尽管政府许可水力压裂项目,并且现在项目正在进行中,但非常规油气生产的未来还是高度不确定的。大规模的公众反对以及石油行业日益恶化的社会许可加剧了这一问题。
哥伦比亚波幅不定的石油产量加剧了与这些事件相关的重大经济危机。年5月。西班牙日均石油产量同比下降了3.9%至桶,而天然气日产量上升了3.4%至9.7亿立方英尺。因此,总体油气产量为每天桶油当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2.6,令人担忧。
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最近的反政府抗议活动,年5月期间,道路封锁迫使许多哥伦比亚陆上钻井公司停止作业。大部分的道路封锁已经解除并且受影响的油田已重新开始生产,预示着年6月的产量会增加。
来源:Oilprice网
中东传来大消息,原油闪崩!
7月14日晚,原油突遭两项利空,价格一度闪崩。
EIA数据罕见推迟发布,汽油库存还不降反增,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暗示着需求在下降。市场还有传闻称沙特已同意阿联酋增产,阿联酋虽紧急辟谣,但依然未能扭转原油跌势,美油、布油均大跌。
美股方面,三大股指窄幅震荡,但苹果股价却创下新高,当天市值飙升3亿。全球最大资管公司的最新财报也十分亮眼,管理规模猛增至9.5万亿美元(约合61万亿人民币),还要为员工集体涨薪。原油价格大跌美油一度跌超4%EIA数据利空叠加阿联酋增产传闻,原油价格昨夜一度闪崩。据Wind数据,WTI原油期货一度跌超4%,收盘跌幅收窄至3%
EIA报告罕见推迟公布!汽油库存不降反增,暗示需求下降
EIA原油数据的拖累,是原油价格下跌的主因。
北京时间周三,美国EIA原油库存报告罕见推迟发布。EIA表示,由于技术问题,报告推迟了一个小时。此前,EIA数据通常在北京时间周三晚10:30左右发布,若遇上联邦假期会延迟,因技术问题的延迟十分罕见。
EI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当周,美国精炼油库存、汽油库存不降反增,不少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精炼油、汽油需求下降。
截至7月9日当周,EIA汽油库存实际公布增加.8万桶,预期减少万桶,前值减少.5万桶;美国截至7月9日当周EIA精炼油库存实际公布增加.7万桶,预期增加万桶,前值增加.6万桶。但在截至7月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降幅超预期,实际减少.6万桶,预期减少万桶,前值减少.6万桶。
ClipperData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马特-史密斯(MattSmith)表示,美国原油供应下降至自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由于炼油厂的运营和出口持续走强”。同时,隐含的汽油需求大幅下降,导致汽油库存增加,而馏分油库存继续上升。
沙特与阿联酋就石油增产政策达成妥协?紧急辟谣未能扭转原油跌势
除EIA数据拖累外,沙特同意阿联酋增产的传闻也扰动了原油市场。即使阿联酋当天紧急辟谣,也未能扭转原油市场跌势。
据国际在线消息,当地时间7月14日,有媒体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沙特与阿联酋已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及其非欧佩克伙伴国(OPEC+)框架内的石油增产政策达成妥协,沙特同意将阿联酋的减产基准调高,以换取阿联酋同意将整体减产协议从年4月延长至当年年底。
但在同一天(北京时间14日晚22点左右),阿联酋能源部发表一份澄清声明称,目前相关审议工作仍在进行,尚未就减产基准线与OPEC+达成协议。此前,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伙伴国原本计划于本月初举行会议,就下一步生产规模展开协商。然而由于分歧严重,各成员进行了多轮磋商,会议一再延期。
据悉,沙特提出小幅增产方案,主张欧佩克各成员在8月至12月将日均产量逐月增加40万桶;同时希望延长当前执行的减产协议至年底。这一主张得到了除阿联酋外的全体成员支持。
阿联酋方面认为,目前讨论延长减产协议为时过早,如果要接受延长条件,必须同意将阿联酋的原油日产量大幅提高。沙特对此明确反对,称不应为阿联酋一个国家的诉求牺牲整体利益。
来源:中国基金报
石油观察智库整理
“公告
石油观察智库
致力于全球独立第三方能源研究智库,旗下有能源时局研究中心,天然气研究中心,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国别能源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年拟成立煤炭经济研究中心,电力研究中心,新基建研究中心,是主流智库有效的补充。石油观察智库为石油观察开展能源行业的研究咨询服务、会议、专题报告、专题讲座、对外培训、提供数据和图表、乃至政府资源协调等工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
智库目前拥有国内能源行业相对最高端、最专业的研究咨询团队,目前共有在职研究员10余人,其中国内知名专家提纲顾问,团队成员专业包括:宏观政经、氢能、可再生、油气、煤炭、电力、石油工程、油藏工程、油气储运、金融、管理、统计等主干专业,其中80%人员取得了博士学位。
目前推出的常规性订阅报告有:
《“”碳目标下能源政策信息动态跟踪与分析报告》
由石油观察智库能源时局研究中心出品,报告聚焦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核心热点政策及重大议题。《报告》基于“政-产-学”层层推进展开,栏目内容包括宏观政策洞察、行业企业聚焦、智库研究成果、专家观点透视等栏目。同时报告设立“全景数据扫描”和“深度专栏之音”,以独家视角多维度分析年碳达峰和年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前沿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在不同关键时间节点的发展动态。报告通过对经济社会及能源低碳转型重大议题的系统分析和展望,以期为